致全体学生、家长,这份开学防蚊指南请查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7:33 2

摘要:夏末秋初,新学期如期而至。为保障全体学生以健康、舒适的状态投入校园学习生活,有效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相关疾病传播,特此为大家送上一份实用的《开学防蚊指南》,请您查收并仔细阅读,与我们携手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安心的校园环境!

致全体学生、家长,这份开学防蚊指南请查收!

夏末秋初,新学期如期而至。为保障全体学生以健康、舒适的状态投入校园学习生活,有效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相关疾病传播,特此为大家送上一份实用的《开学防蚊指南》,请您查收并仔细阅读,与我们携手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安心的校园环境!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由登革病毒引起,潜伏期一般为1—14天,通常是5—9天,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可达40℃)、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严重者可能出现出血或休克。多数登革热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会在一两周内好转。

基孔肯雅热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潜伏期一般为1—12天,通常是3—7天,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尤其影响手腕、踝关节和指趾等小关节。皮疹、肌肉痛、乏力等也较常见。大多数人一两周内恢复。

传播途径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均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主要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即蚊子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群。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喜欢生活在小型的比较洁净的水体中,从家里的大水缸、荷花缸、水桶、水培玻璃缸到室外的包装材料、废旧轮胎、植物孔洞,甚至小至有几滴水的瓶盖,任何室内外积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花斑蚊幼虫的孳生场所。伊蚊活动时间与人类基本重合,白天出没,日出、日落前后最活跃。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幼虫一般经过10天可以羽化,变成成蚊后进行叮咬。

【学生预防篇】

①学懂知识。蚊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通常有发热、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特征。预防的关键在于“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

②做好防护。返校前,提前准备好含避蚊胺的驱蚊液、浅色长袖长裤和蚊帐等个人防护用品。在校期间,日常穿着尽量选择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就寝休息使用蚊帐,勤洗澡,勤洗、勤换衣裤。尽量避免清晨(7-9点)、黄昏(17-19点)蚊虫活跃期长时间在树荫、工地、草丛、凉亭、水池等室外阴暗处停留活动。主动关注教室、宿舍等场所的纱窗、纱门是否完好无损并随时保持关闭。

③清洁环境。在家期间,主动参与家庭卫生清扫工作,提醒和帮助家长及时清理家中积水容器、检查纱窗纱门、妥善处理垃圾,防止蚊虫孳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校环境维护,检查并清理教室、宿舍及校园内的各类积水容器,如盛水花盆及托盘、水桶、饮料瓶等;自觉参与校园杂物清理、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给蚊子提供藏身之所。

④健康管理。返校前,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地区,确需出行时应做好防蚊措施并备足驱蚊用品;主动向学校报告健康状况和出游情况,配合学校健康管理要求。返校后,自觉做好自身健康监测,观察是否出现发热、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疑似蚊媒传染病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告诉老师、家长,前往医院就医,并及时告知学校就医结果。

【家长预防篇】

①清理环境。要带领孩子养成“每周清积水”的习惯,清理阳台、卫生间、空调接水盘等易积水处,并定期检查,不给蚊子留“产房”。开展卫生清洁,重点清除垃圾杂物、清理隐蔽角落的卫生死角,垃圾要每日及时清理,无积存。水培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并清洗根须,避免蚊虫孳生。

②外出防护。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尽量避免清晨(7-9点)、黄昏(17-19点)蚊虫活跃期外出,避开草丛、池塘等蚊虫密集区,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儿童专用驱蚊液。开学前尽量避免前往有疫情流行地区,确需出行时应做好防蚊措施并备足驱蚊用品,返校前主动向学校报告健康状况和出游情况,配合学校健康管理要求。

③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并居家休息,避免带病外出。同时第一时间告知学校,形成防控合力。

④准备物资。开学前,为孩子准备个人防蚊用品(如驱蚊液、长袖校服、蚊帐等),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并叮嘱孩子在校遵守防蚊要求,回家后及时清洗衣物、检查有无蚊虫叮咬。在家中准备驱蚊水、蚊香、电蚊拍等防蚊工具,睡觉时挂好蚊帐,有条件的安装纱门、纱窗,破损处及时修补,傍晚和清晨(伊蚊活跃时段)尽量关闭门窗,或使用纱窗通风。

防蚊灭蚊是防控基孔肯雅热的核心,正值开学前后,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让我们携手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孩子们撑起“健康保护伞”,共同迎接平安有序的新学期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