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202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每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都备受行业关注。今年申报工作有哪些重点?与去年有何不同?
近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202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每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都备受行业关注。今年申报工作有哪些重点?与去年有何不同?
相较于《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2026年版本在总体要求、资助重点、申报条件三方面均有明确调整。
相关链接:
强调“实践转化”,新增“科技进步”
在2026年度指南的总体要求中,主要有三大表述变化。
第一,从2025年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到2026年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从“理论学习”转向“学用结合”的要求,强调思想在出版实践中的转化应用。
第二,2026年度指南删除了“原创能力提升”表述,更强调“主流思想舆论巩固”。
第三,2025年度指南提到“推动学科、学术、文化繁荣发展”,2026年度表述则聚焦“凝心铸魂”,新增“促进学术发展、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可以看到目标更聚焦“思想引领”,且明确将“科技进步”与学术、文化并列,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相呼应。
六大资助重点深化细分、聚焦关键
2025年度和2026年度指南中,资助重点均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主题宣传教育、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六个方面。
2026年度指南对资助重点的调整,是在既有领域内深化细分、聚焦关键,尤其凸显分领域研究、跨学科整合、国际对话等新方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部分,2026年度更侧重分领域深化专题研究,强调深入研究思想“在各领域的丰富发展”。
主题宣传教育部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在“中国式现代化”宣传中,2026年度新增“深刻阐发文明意蕴和中国特色”的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升级为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在经济社会发展部分,2026年度指南强调“深入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增“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具体方向。
文化建设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部分,从2025年度资助重点第五项变成了2026年度第四项,体现了文化建设优先级的提升,且首条即要求“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新增“非遗、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世界遗产”等领域成果出版;国际传播的内容新增“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强调用文化同世界对话,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哲学社会科学部分,2026年度指南强化“跨学科”与“自主知识体系”,新增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要求,提出推动各学科基础性研究、学科史研究、方法论研究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部分,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2026年度指南明确列举“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2025年度指南仅泛提“关键核心技术”,新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入融合”。
申报成稿率均提升10%,强化价值论证
2026年度指南对申报项目的要求更严格,调整集中在书稿完成度和价值论证两方面,直接提高申报门槛:图书、辞书类、丛书类项目的成稿率均提升了10%。这意味着国家出版基金更倾向 “成熟项目”,降低“申报后难以推进”的风险。按这个比例要求,出版机构在书稿准备上应提前推进编撰,明确阶段性目标,确保申报合规性。
值得关注的是,从2025年度指南中的“相关材料”到2026年度指南中明确提到“项目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出版价值”,价值论证要求更细化,本质是引导出版机构集中资源打造“精品项目”,项目申请书要避免空泛表述。
总而言之,202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的调整,申报项目质量要求更严格、实践导向更突出,建议出版机构跳出往年经验,吃透指南变化,掌握新增重点,有效提升项目入选概率。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
●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