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徽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表彰决定,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团队荣膺“安徽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徽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表彰决定,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团队荣膺“安徽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作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支撑核心力量,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入践行"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创新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活动保障和公众服务中主动担当作为。针对"南北地域差异大、预报难度高"的挑战,团队从"细"处谋划,创新应用本地精细化监测预报技术,实现污染过程精准研判;从"深"处发力,通过自主研究和集成创新,依托"地-空-天"立体监测网络,大气污染精准溯源,为全省"十三五""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一、攻坚克难:从无到有建体系,创新驱动精准溯源
构建“地-空-天”立体监测网络: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建成实时在线的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涵盖306个常规站、3个超级站、16个颗粒物组分站、25个VOCs站,集成移动走航和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对PM2.5、PM10、O3等多项污染物及组分的综合监测,完成大气污染演变趋势的四维动态分析,快速反映监测区域、城市及周边大气污染物的转化、迁移及传输等过程。
完善预报预警体系:建立基于四重嵌套网格的多模式空气质量集合预报系统,形成“1+16”省市两级业务体系,实现预报从无到有的跨越。优化集成WRF、CAMx、CMAQ等数值模式,动态更新本地化污染源清单;引入梯度提升树、机器学习等算法优化预报模型,预报产品从初期的一周潜势预报,升级至10天精细化预报及45天中长期预报,并新增三维预报、传输指数等特色产品。
打造一体化溯源体系:建立“污染溯源-防控-效果评估”全链条机制,运用溯源模型精准识别工业、交通、建筑等7大类污染源,有效识别、评估各类源对本地空气质量的影响,探索评估各热点网格区域排放、污染应急减排对于区域、城市及各区县影响程度。
二、团结协作:从弱到强筑防线,服务为民显担当
近年来,中心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技术能力逐步提升,预报产品也从单一化参数转换为多元协同产品,通过联合预报会商汇集多方意见,进行多尺度分析,减少遗漏,为最终预报结果的科学性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进一步提升全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
立足公众需求,中心研判PM2.5、O3预报产品通过安徽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其他新媒体发布,针对沙尘等极端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经电视、网络广泛传播,既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为出行和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指引,也助力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与政府公信力。
三、创先争优:从浅到深促融合,人才培养结硕果
依托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中心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培养省市两级预报预警技术人才超110人;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多项省部级大气环境重点项目,发布多项地方标准,推动大气环境研究与智慧监测预报融合发展。
凭借突出业绩,中心先后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团队成员获“国家级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先进个人” 、“安徽新时代青年先锋”等称号。
此次荣获“安徽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是对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团队工作的肯定与激励。今后,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团队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以饱满状态、扎实作风,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安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