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阿坝州上下齐心协力、积极主动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严谨的态度和高效的执行力,全力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高质量完成体制建设、保护修复等6类16项23个具体任务。红原县作为若尔盖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六个一”举措为抓
自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阿坝州上下齐心协力、积极主动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严谨的态度和高效的执行力,全力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高质量完成体制建设、保护修复等6类16项23个具体任务。红原县作为若尔盖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六个一”举措为抓手,从生态保护修复、减畜降牧、绿色转型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着力绘就若尔盖国家公园生态优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坚持“一进一出”,有序推动减畜降牧落地见效。围绕“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减畜不减收”总体要求,以增草减畜为基础、转变畜牧生产方式为核心、助推转产转业为路径、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宣传为引导、建立草畜平衡长效机制为保障,全力推进数量规模型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畜牧业转变。在“进”的方面,精准调配优质牧草进创建区,通过科学规划饲料供给体系,确保养殖饲料稳定充足,从源头减少因饲料短缺导致的草场过度啃食,有效降低草场破坏程度;在“出”的方面,有序组织超载牲畜外迁,结合畜群品种改良优化结构,合理降低区域养殖密度,缓解草场承载压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互动。
坚持“一降一增”,持续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位置,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系统推进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在“降”的方面,聚焦生态退化问题精准发力,通过实施“若尔盖山水工程”“双重”等项目,有效遏制区域草场沙化、植被破坏等退化趋势,减轻生态系统承载压力;在“增”的方面,着力恢复生态资源总量与质量,完成湿地恢复0.5万亩、沙化土地巩固治理3.3万亩、人工种草18.25万亩、草原改良113万亩、鼠虫害防治170万亩,推动区域地下水位提升20cm以上,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
坚持“一转一提”,聚力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在推动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过程中,始终将保障群众利益、激活经济活力作为重要抓手,以“转”促变、以“提”增效,实现生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双向赋能。在“转”的方面,立足生态优势,充分挖掘若尔盖国家公园辐射范围内壮美草原、蜿蜒湿地等自然景观,以及安多藏族民俗、红军长征遗迹等独特文化资源,以“雅克红原”文旅IP为纽带、“红原奶粉”绿色农产为支撑,通过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精品旅游路线、自然研学等,推动生态保护与文旅深度融合,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传递。在“提”的方面,以政策保障筑牢绿色发展根基,让群众共享生态保护“红利”:创建区乡镇落实省级湿地生态补偿116.18万亩,年兑现补偿资金464.73万元,直接惠及区域群众;设置生态公益性岗位446个,年兑现岗位资金446万元,推动原住民从传统放牧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更培育了“生态主人翁”意识。这一系列举措,既稳定群众收入,更推动当地实现从“靠山水吃山水”粗放利用,到“为山水护山水”的科学守护与价值转化。
若尔盖国家公园的创建之路,是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生态实践。从生态修复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到草畜平衡让牧民在减畜中增收,每一步都镌刻着“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印记。下一步,阿坝州将持续锚定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目标,以更精准的生态保护修复守护高原净土的原真性,以更务实的举措让绿色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努力推动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
本文来自【绿色四川】,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