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爬楼愁,现在下楼遛弯都勤快多了!”8月中旬,在东苑小区住了20多年的张奶奶高兴地说,过去上楼总要歇上两三回,如今坐着电梯轻松地直达家门口。这个“奔三”的老旧小区,正通过一场“幸福提速”的生动实践,让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一键直达”。
全媒体记者佘玥 通讯员墨纾 唐琪
“以前爬楼愁,现在下楼遛弯都勤快多了!”8月中旬,在东苑小区住了20多年的张奶奶高兴地说,过去上楼总要歇上两三回,如今坐着电梯轻松地直达家门口。这个“奔三”的老旧小区,正通过一场“幸福提速”的生动实践,让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一键直达”。
今年以来,市高新区丹阳办事处东苑社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模式,聚力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跑出了“加速度”。
截至目前,社区已完成电梯加装22部,35部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另有12个单元正在积极申报手续。这场惠及800余户居民的“垂直革命”,让“悬空老人”落了地,更让邻里关系更融洽。
“敲门行动”:
敲开“心门”,化解疑虑
加装电梯本是惠民好事,但协调过程中难免遇到阻力。
“装电梯是好事,但挡了我家阳光怎么办?”在协调会上,一楼王阿姨的质疑曾让会议陷入僵局。
面对各家各户的不同想法和疑虑,社区党委书记孙淑霜带领干部们开启“敲门行动”。他们不急于说教,而是耐心倾听,带着大家实地走访已加装电梯的住户,让加装电梯的住户现身说法。经过多轮坦诚沟通和相互理解,最终找到了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成功化解了矛盾。
孙淑霜感慨:“做群众工作,关键是用心用情,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
“能人效应”:
居民当家,自治添力
社区治理,居民是主角。
在凌霄苑,退休工程师杨懿的笔记本成了“加梯宝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电梯参数和各家情况。“每户多掏1100元换透明轿厢,值不值?”在他主持的协商会上,居民们热烈讨论,畅所欲言。最终,这个优化采光的升级方案获得全票通过。
东苑社区抓住“干部素质提升年”契机,积极发掘培育像杨懿这样的社区能人,组建了拥有25名骨干的“能人库”。年轻人李华虽已搬离小区,依然被请回担任协调专员,仅用3个周末就巧妙化解了费用分摊争议。“群众做群众工作,往往事半功倍。孙淑霜对此深有体会。
“帮帮团”出击:
眼见为实,专业解惑
电梯噪音大不大?口说无凭,眼见为实。
社区组织由党员、热心居民骨干组成的“帮帮团”,带领有疑虑的居民实地体验已装好的电梯。团长陈光权现场举着分贝仪测量:“您看,48分贝,还没您家冰箱声音大呢!”
这支特殊的队伍,既是政策的“宣传员”,也是技术的“顾问团”。他们建立的“加梯经验共享群”,已解答各类咨询280余次,组织现场观摩活动15场,用看得见、听得着的真实体验消除了大家的顾虑。
社区干部王志杰说:“跟着‘帮帮团’的老同志学沟通技巧,比上十节培训课都管用。”
“一梯一策”:
精准破题,彰显温度
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案,只有量身定制的服务。面对A组团4栋因加装电梯需改造电路,费用高昂、推进遇阻的难题,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他们迅速组织电梯公司、居民代表协商,推动各方共同承担部分费用,并积极联系电网工作人员,多次协调讨论优化方案,最终找到了降低费用、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
负责具体协调的王志杰,工作日志里记满了76场协调会、43起矛盾调解的细节,为每个加梯单元都定制了“一梯一策”方案。最近一次满意度测评,居民好评率高达97.2%,这是对社区工作最温暖的肯定。
如今,一部部崭新的电梯矗立在东苑社区,它们不仅是解决“上下楼”难题的便民设施,更是连接邻里情、提升获得感的“幸福梯”。
电梯的平稳运行,托举起的是居民们稳稳的幸福生活。正如社区党委书记孙淑霜所言:“干部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转化为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