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传播良好家风。来凤县妇联特开设“家风故事”专栏,对征集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引导广大家庭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培育文明风尚。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传播良好家风。来凤县妇联特开设“家风故事”专栏,对征集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引导广大家庭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培育文明风尚。
灶台上的家风
作者:贾高森 指导老师:李超群
傍晚六点,厨房的抽油烟机嗡嗡响着,妈妈系着蓝白格子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砂锅里炖着给爷爷补身子的鸽子汤,蒸汽掀开锅盖时,飘出的香气混着客厅里爸爸给奶奶读报纸的声音,成了我记忆里最暖的背景音。
一、屋檐下的孝亲灯火
爷爷奶奶搬来和我们同住那年,爷爷的风湿腿一到阴雨天就疼得下不了床。爸爸特意买了个实木泡脚桶,每天晚饭后必烧一锅艾叶水,蹲在小板凳上给爷爷揉按脚踝。有次我半夜起夜,看见客厅还亮着灯,爸爸正对着手机学艾灸穴位图,手指在自己手背上反复比划,怕力道没掌握好烫到爷爷。妈妈则变着花样做软和的面食,奶奶牙口不好,她就把菠菜、南瓜揉进面团里,蒸出的小花卷,既能让奶奶嚼得动,又能让爷爷尝出滋味。
去年冬天奶奶住院,爸爸妈妈轮班守夜。爸爸怕奶奶躺着难受,每隔两小时就起来给她翻身;妈妈则把熬好的小米粥装在保温桶里,一勺勺吹凉了喂。同病房的阿姨羡慕地说:"老爷子老太太有你们这样的儿女,真是修来的福气。"爸爸擦着奶奶嘴角的粥渍笑:"他们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天经地义嘛。"
二、窗台下的守望相助
堂姐海玲来城里读初中那年,背着鼓鼓囊囊的花布包站在门口,指甲缝里还沾着老家田埂的泥。伯伯伯母在长沙打工,顾不上孩子读书,妈妈把海玲揽进怀里:"以后这儿就是你家,想吃啥跟婶婶说。"
为了让海玲姐姐营养跟得上,妈妈每天五点半就起床煮鸡蛋、榨豆浆,怕她不好意思多吃,总把煎好的牛排偷偷塞进她碗里。记得有一次,海玲姐姐数学考砸了,躲在被子里哭,妈妈端着热牛奶坐在床边:"婶婶上学时数学也老拖后腿,咱们一起找老师补课,慢慢来。"接下来的半年,妈妈跟着海玲的数学课本一起学,晚上在台灯下用红笔帮她圈错题,连抛物线公式都抄在厨房备忘录上。
去年海玲考上重点高中,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抱着妈妈哭:"婶婶,要不是你天天盯着我背书,我肯定考不上。"妈妈摸着她的头笑:"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你爸妈在工地打工供你读书不容易,咱们在家里得替他们把关呀。"陆陆续续住到我家,在城里读书的有四个堂哥堂姐,他们如今都考上了大学。有点还参加了工作,每次一说到孩子读书,两个伯伯都对妈妈感激不尽。
三、家风如星照前路
现在我每次回家,都会先给爷爷奶奶捏肩捶背,听他们絮叨院子里的月季开了几朵;看见堂妹周末来家里,也会把自己好吃零食分享给她。有一次,妈妈切菜不小心划破手,我下意识抢过菜刀帮她处理伤口,忽然发现自己的动作像极了当年她照顾奶奶的模样。
灶台上的鸽子汤还在咕嘟冒泡,爸爸扶着爷爷慢慢挪到餐桌旁,妈妈给堂妹夹了块最大的鸡腿。我想家风大概就是这样,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爸爸给爷爷揉腿时的耐心,是妈妈给海玲补课时的坚持,是那些藏在柴米油盐里的体谅与担当,像屋檐下的灯,照亮了一辈又一辈人脚下的路。
我家的三颗"传家宝"
作者:黄垲伦 指导老师:陈艳秋
在我的小书包里,藏着三件特别的"传家宝"——它们不是闪闪发亮的金银珠宝,而是爸爸妈妈教给我的"孝""勤""俭"三字箴言。这三颗会发光的宝石,照亮了我们家的每个角落,也温暖着我的成长之路。
第一颗宝石叫"孝"。记得前年暑假,奶奶突然发高烧住院了。每天天还没亮,爸爸就轻手轻脚地起床,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排骨,熬成香喷喷的粥送到医院。我跟着爸爸送过一次早饭,看见他用小勺子轻轻吹凉米粥的样子,就像在照顾小宝宝。奶奶同病房的阿婆们都夸:"这孩子比闺女还贴心!"妈妈下班后也会带着我,把奶奶换下来的衣服拿回家洗得香喷喷的。现在我也学会了,每天放学回家先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周末还帮外婆择菜叶呢!
第二颗宝石叫"勤"。我们家有个有趣的"夜间学堂"——每天晚上七点,爸爸在书桌前研读厚厚的书,妈妈在台灯下写教案,我就在他们中间写作业。有一次我解不出数学题想放弃,爸爸指着墙上"少壮不努力"的字对我说:"你看阳台的向日葵,要是偷懒不跟着太阳转,怎么能结出饱满的瓜子呢?"现在我的书桌上也贴着自制的课程表,连周末都会按时晨读,因为我知道,勤奋就像小蜜蜂采蜜,今天的汗水会变成明天的蜂蜜。
最神奇的宝石要数"俭"了。妈妈总说"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家洗手的水会留着浇花,旧报纸折成收纳盒,连我穿小的衣服都会变成布娃娃的新装。去年冬天,我最喜欢的羽绒服袖口磨破了,妈妈没有直接买新的,而是绣上一圈小星星,同学们都羡慕地说这是"限量版"。现在我也成了"节约小能手",会把用过的作业本空白页订成草稿本,还教会同学们用落叶做书签呢!
这三颗宝石现在都住进了我的心里。当我把零花钱投进捐款箱时,"孝"宝石在发光;当我坚持练字不偷懒时,"勤"宝石在发热;当我把碗里的饭菜吃得一粒不剩时,"俭"宝石在微笑。原来最好的传家宝,不是锁在保险箱里,而是种在心上,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我要永远珍惜这三颗宝石,让它们在我们家代代相传,闪闪发光。
我家的温暖家风
作者:周芷安指导老师:陈艳秋
我家的家风就像一碗热腾腾的汤,温暖着每个人的心。它不是写在纸上的大道理,而是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得去年冬天特别冷,奶奶的风湿病又犯了。那天晚上,我写完作业正准备睡觉,听见奶奶房间里传来"哎哟哎哟"的声音。我跑过去一看,奶奶正皱着眉头揉膝盖。妈妈二话不说就端来一盆热水,蹲在地上给奶奶洗脚按摩。我看见妈妈的手都冻红了,可她一点都不在意,还轻声细语地问奶奶:"妈,水温合适吗?要不要再加点热水?"爸爸也赶紧拿来药膏,小心翼翼地给奶奶涂在膝盖上。看着这一幕,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孝顺。第二天早上,我主动帮奶奶叠被子、倒开水,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我家还有个特别的家风,就是诚实。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考了98分,全班最高。可是回到家检查试卷时,我发现老师多给我加了2分。我心里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别告诉老师,这样你就是第一名了";另一个说"诚实比分数更重要"。我想起爸爸常说的话:"做人要像竹子一样正直。"第二天,我主动找老师说明了情况。没想到老师不但没生气,还在全班表扬了我。那天放学回家,爸爸知道后,高兴地把我举得高高的,说:"孩子,你做得对!"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家的团结。去年爸爸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要搬到另一个城市。我特别舍不得我的小伙伴们,整天闷闷不乐。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每天晚上都陪我聊天,给我讲她小时候搬家的故事。爸爸也特意请假带我去和每个好朋友道别,还答应暑假带我回来玩。搬家那天,全家人一起打包行李,连五岁的妹妹都帮忙整理自己的玩具。看着一家人忙忙碌碌却又开开心心的样子,我突然觉得搬家也没那么可怕了,因为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到哪里都是家。
现在我渐渐长大了,越来越感受到这些家风的可贵。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每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的教导,想起我们家的这些好传统。我要把这些温暖的家风永远记在心里,将来也要传给我的孩子,让我们家的好风气一直延续下去。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故事,虽然平凡,却充满了爱与温暖。它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家风如灯照前路
作者:张芷铭 指导老师:向亚玲
春雨润物,无声无息,却能让万物生长。家风亦是如此,它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我的叔叔一家是县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父母却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他父亲常说:“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问心无愧。”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叔叔的父亲是一个木匠,手艺精湛,为人正直。从不偷工减料,总是尽心尽力地为客户做好每一件家具。母亲则是一个勤劳的家庭主妇,她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经常帮助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叔叔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父母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了他。有一次,他的父亲为一个客户做了一套家具,客户非常满意,多给了父亲一些钱。父亲却坚决不肯收,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能多收你的钱。”这件事让叔叔明白了什么是诚实守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叔叔逐渐意识到,家庭的教育对他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叔叔在学校里成绩优异,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然而,有一次,叔叔的一个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萌生了偷窃的想法。叔得知后,主动找到这个同学,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叔叔说:“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违背原则。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问心无愧。”这个同学听了叔叔的话,深受触动,决定放弃不正当的想法,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家庭的困境。这件事让叔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明白,家庭的教育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他身边的人。
叔叔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深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叔叔和妻子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家风家教的故事,教导孩子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他们还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一次,叔叔的孩子在学校里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不少钱。孩子没有犹豫,立即将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表扬了孩子,并将钱包还给了失主。叔叔得知后,非常高兴,他对孩子说:“你做得对,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问心无愧。”随着时间的推移,叔叔的孩子逐渐长大,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有一次,参加了一个志愿服务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不仅为老人们带去了礼物,还为他们表演了节目,陪他们聊天。老人们非常高兴,纷纷夸奖他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叔叔得知后,心里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的教育没有白费,孩子已经懂得了什么是尊老爱幼,什么是社会责任。
叔叔不仅在自己的家庭中践行家风家教,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希望能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一次,叔叔在村里参加了一个廉洁文化的宣传活动。他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讲述了家风家教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在工作中如何坚持廉洁自律。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廉洁文化。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叔叔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家风家教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家庭的教育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力量。只要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家风家教,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家风家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成长,也影响了身边的人。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家风家教,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
作者:田柠萌指导老师:向美榕
我的妈妈就像一个“魔法师”,她的”魔法”藏在飞舞的抹布里,藏在嗡嗡作响的吸尘器里,还藏在会“吞食”杂物的收纳箱里。干净明亮的窗户、一尘不染的茶几、整洁利落的沙发,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生活里,都藏着妈妈的小“魔法”。
妈妈的“魔法”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把乱糟糟的东西变得井井有条。记得我刚上一年级时,我的书包简直是“灾难现场”,总是乱成一团,铅笔、橡皮、作业本总在书包里和我玩“捉迷藏”。“看来你的书包需要一场魔法大改造啦”!妈妈一边说着一边从我书包里拿出揉得乱糟糟的作业本,然后教我先把皱巴巴的作业本抚平,告诉我书本和作业本要按照大小整齐地叠在一起。只见妈妈变魔术似的掏出几个彩色收纳袋。“首先,我们要给书本分类。”妈妈一边说,一边把课本按学科排成小队,“语文、数学就像两个小家族,要分开住才不会打架哦!”接着,她把我平时的学习资料都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开放进收纳袋里,不常用的书本就放在书桌的抽屉里。还有我的学习用品也会按照不同的功能放在属于它们自己的位置,就连一块小小的橡皮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家”。现在我已经二年级了,每天写完作业,我都会主动把书包整理好。我会把第二天要用的铅笔削好,课本和作业本分类按顺序排好,再把文具各归其位,最后把书桌上的书放整齐,把橡皮屑清理干净。
我们家还有三条“整洁小约定”:第一,“物归原位”,每件东西都要有固定的家,用完必须送它“回家”;第二,“井然有序”,家里的物品要摆放整齐,有条理,不杂乱;第三,“眼到手到”,看到家里有垃圾纸屑要主动捡起,物品乱了随手整理。妈妈不仅让我懂得爱整洁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有一次,我们去公园野餐,我吃完饼干后因为没有找到垃圾桶,就随手把包装袋扔在了地上。妈妈没有批评我,而是默默地捡起包装袋,装进自己的口袋里,等到了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把它扔掉,妈妈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要爱护公共环境,从那以后,我不仅不乱扔垃圾,还会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
我曾经好奇地问妈妈:“您的魔法是从哪儿学来的呀?”妈妈笑着说:“这可不是什么魔法,是热爱生活的小秘诀哦!”原来,妈妈从小就学着外婆学做家务,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外婆也常说:“干净的屋子能滋养心灵。”每当阳光洒进整洁的房间,照得地板闪闪发亮时,我知道,那就是妈妈施展的神奇“魔法”。这“魔法”也会像外婆传递给妈妈,妈妈传递给我一样,让我们的家永远闪闪发光。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