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ERP项目9个残的原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7:07 1

摘要:ERP项目的核心参与方,就是甲方和乙方两大阵营。甲方人员,包括掌握项目决策权的一把手及分管领导、负责内部协调的项目经理、提供技术支持的IT人员,以及最熟悉业务细节的关键用户。乙方人员有把控资源的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统筹项目落地的乙方项目经理,以及直接执行实施的顾

以下文章来源于ERP全球顾问云平台 ,作者爱分享的

导读:最近几年,企业ERP项目越来越难做,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像技术迭代快、业务场景多变、系统集成复杂…这些原因都老生常谈了。

一个成功的ERP项目,需要甲乙双方通力配合协作,更需要甲乙双方关键人员起到关键的作用!

今天聊聊参与ERP项目的那些人,或许能够发现一些项目失败的端倪。甲乙方的不同角色各司其职,却又相互牵制,其中几类人的作用尤为关键。

ERP项目的核心参与方,就是甲方和乙方两大阵营。甲方人员,包括掌握项目决策权的一把手及分管领导、负责内部协调的项目经理、提供技术支持的IT人员,以及最熟悉业务细节的关键用户。乙方人员有把控资源的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统筹项目落地的乙方项目经理,以及直接执行实施的顾问团队。这几类人如同齿轮,任何一环脱节,都可能让项目陷入停滞。

但现实中,甲乙方领导的“存在感”往往很弱,大多只在项目启动会或验收会上露个面,象征性地强调几句“重视项目”的话,至于中间的需求调研、蓝图设计、系统测试等关键环节,基本不会参与。

越高的领导越不关注细节,只关注大的环节点进度和进度款。真正的压力,其实都落在了中层执行,比如乙方项目经理。

甲乙方项目经理的权责对比,更能体现项目推进的“拧巴”。理论上,甲方项目经理应主导需求梳理、协调内部资源,乙方项目经理则负责制定实施计划、确保交付质量。

但实际项目中,不少甲方项目经理仗着“甲方身份”,把本该自己承担的管控和推动工作甩给乙方,比如让乙方去协调跨部门的需求冲突,甚至让乙方代替自己向高层汇报进度。这种“甩手掌柜”式的态度很容易导致需求反复、责任模糊,拖慢项目节奏。

相比之下,乙方项目经理的能力直接决定项目的“抗压性”。他们不仅要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还得是“沟通高手”,既要能听懂甲方关键用户的“弦外之音”,又要能压得住自己团队的顾问,能力不强很难让底下人服气!

如果乙方项目经理只是懂管理却不懂业务或技术,很容易被底下顾问“糊弄”,更别提在甲方提出不合理需求时有理有据地反驳了。

在甲方阵营里,关键用户是最容易被低估、却最不该被忽视的角色。他们之所以叫关键用户,因为这些人都是关键业务的骨干,他们最熟悉自己的业务和流程,按道理,是最知道企业需求和痛点的人。

如果关键用户能力强、责任心足,能主动配合乙方顾问梳理需求、参与蓝图评审、主导用户测试,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会大幅提升。

可要是关键用户对业务一知半解,或者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敷衍了事,乙方顾问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很难做出贴合实际的系统。毕竟,连甲方自己都不知道“要什么”,乙方又怎能凭空造出“合适的”?

而在乙方阵营中,顾问团队的“质量不均”是当前最常见的坑。现在的乙方实施团队,主要就是考虑项目成本,三分是主力核心顾问,七分是初级及以下级别的顾问。主力核心顾问基本是各模块的负责人和一些高级或资深顾问,用来搞定复杂需求、解决突发问题的,初级及其他顾问是“指令型执行者”。

更麻烦的是,很多项目的模块负责人本应是经验丰富的顾问,但实际分配时,往往是“谁有空谁上”,导致关键模块被新手接手,埋下质量隐患。

ERP项目的本质是“用系统重构业务”,而重构的过程,考验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人”。甲方关键用户能否提供真实需求、乙方顾问能否将需求转化为可行方案、双方项目经理能否有效协调各方资源,这几类人的能力和态度,才是决定项目最终成败的关键。毕竟,系统可以迭代,但人的“错位”或“缺位”,往往会让项目从一开始就偏离轨道。

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核心,而驱动人好好干活的关键是价值驱动,简单来说,就是利益驱动!

在ERP所有参与者中,价值驱动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乙方实施顾问,如今顾问拿到手的人天单价根本得不到保证,10个ERP项目9个残也就不足为奇!

来源:数字化企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