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路变“金路” 山村焕新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2:17 1

摘要:“上次来还是小土路,这次就变成沥青马路了!”雨后初秋,在邢台市内丘县新建的南环西延农村公路上,骑行爱好者杨先生和同伴时不时在路边停下拍照,对脚下农村公路的变化赞叹不已。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武新杰 李皓 韩建强

“上次来还是小土路,这次就变成沥青马路了!”雨后初秋,在邢台市内丘县新建的南环西延农村公路上,骑行爱好者杨先生和同伴时不时在路边停下拍照,对脚下农村公路的变化赞叹不已。

内丘县南环西延从“小土路”变“风景道”,是河北省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的生动实践。自2018年起,河北省已连续8年将“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列入20项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连续多年执着于“路”。一条路,究竟如何改变农村面貌?记者进行了探访。

羊肠小道变沥青马路

“以前都是山路、土路,出门干活全靠肩挑背扛,尤其一下雨更是没法走。”“去趟县城开车得40分钟,孩子们不愿意住村里,就是觉得上班上学不方便。”说起这条路的前身,附近的村民直言:不方便,很难走!

据了解,内丘县南环西延涉及柳林镇和南赛乡两个乡镇、20余个村,由于地处丘陵地带,没修路时,沿线村民只能通过绕行其他村路出行,交通的不便让年轻人不愿意回来,也制约了沿线乡村的经济发展。

内丘县交通运输局经过多次实地考察,2024年10月,决定修建南环西延。新建道路包括酸枣仁厂至张公塔的4.6公里和七里河至扁鹊庙的2.5公里两段,再利用之前的部分道路作为连接线,形成县城到扁鹊庙的环线。

今年6月,南环西延正式通车,平坦宽敞的沥青马路让村民纷纷称赞:“再也不用绕路了,去县城的时间缩短了一半,现在觉得出门很方便!”

小酸枣走向大市场

走在南环西延的道路上,两侧山上随处可见的酸枣树长势正好。

“南赛乡有标准化种植的酸枣数千亩,野生酸枣遍地可见,马上就要迎来采摘季,到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上山摘酸枣。”内丘县南赛乡人大主席李光告诉记者,以前每到采摘季,大伙都很发愁,现在路修通了,再也不用担心农产品运输问题了。

就在今年,南赛乡大和庄村还在道路沿线新建了一个500亩的标准化酸枣种植基地。“这里以前是荒山,我们选择在这建设种植基地,就是因为南环西延的通车,将来无论是采摘还是商家来上门收购,交通都很方便。”内丘县南赛乡大和庄村党支部书记和志勇说。

据了解,南赛乡依靠酸枣产业带动周边群众1500人,人均年增收近万元。“今年我们还大力发展酸枣的深加工产业,打造‘邢州大和庄’品牌,相信随着道路的畅通,我们的酸枣汁、酸枣醋、酸枣酒等产品一定能远销各地。”说起南赛乡酸枣产业的发展,李光信心满满。

小山村吃上“旅游饭”

沿着南环西延一路向西,在山区最深处的南赛乡石盆村,葱郁的树木掩映着一座座石头房屋。

一进村,“红星客栈”农家院的招牌映入眼帘,正值中午,三三两两的食客围坐在院子里吃着午饭。

“我们是从邢台市里来的,这环境好,饭菜也有特色。”游客潘先生告诉记者他之前来过石盆村,由于没有直达路,他绕路找很久才到,这次过来沿着新修的南环西延直接就能到达石盆村,很方便。

据了解,石盆村位于太行山东麓的鹊山南端,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村内居民建筑为石头房屋,古民居占80%以上,获评“河北省美丽乡村”“河北省民俗文化村”等称号。

“我们村环境好,而且离扁鹊庙近,这两个月路修好了,还正好赶上暑假,带着孩子来旅游的人特别多,我们农家院经常能坐满,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石盆村红星客栈老板和志强说。

路修起来,游客走进来,村民富起来,乡村发展动起来。

截至目前,内丘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00余公里,其中县道24公里,乡道215公里,村道988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均达到100%。

2025年,“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再次被列入河北省20项民生工程,并提出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500公里的目标。记者从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截至7月底,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已改造完工3327.2公里,占全年任务的73.9%。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