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学季,很多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萌新”,已忙着探索各种入学信息。与此同时,一批打着大学旗号的账号和群组异常活跃,这些看似贴心的信息集散地,实则是未经学校授权的“李鬼”,潜藏误导、营销甚至诈骗风险。
开学季,很多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萌新”,已忙着探索各种入学信息。与此同时,一批打着大学旗号的账号和群组异常活跃,这些看似贴心的信息集散地,实则是未经学校授权的“李鬼”,潜藏误导、营销甚至诈骗风险。
多所高校发布“打假”声明
近段时间以来,浙江多所高校发布声明或提醒,曝光一批非官方校园账号及群组。
这些非官方“李鬼”账号广泛分布于微信、抖音、小红书、问卷调查网站等多个网络平台,通常擅自使用学校名称、校标等标识,以“百事通”“校园墙”“迎新群”“学长/学姐”等名义引流。
学校声明中指出,此类非官方账号未被纳入学校管理体系,发布内容未经权威渠道核实,甚至可能涉及个人信息收集、虚假交易宣传、政策解读错误等问题,对师生权益构成潜在威胁。
有学校在声明中严正警告,未经授权使用学校标识的侵权行为将面临法律风险。
“李鬼”的生意经
“热心学长”实为“流量捕手”“答疑建议”变为“广告骚扰”……误信这些非官方账号及群组,新生很可能成为“李鬼”们逐利的工具。
近日,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在声明中提及,部分个人及机构以学校招生工作人员、学长学姐的名义,通过社交平台添加考生(家长)好友或通过校情咨询直播方式,诱导加入“校园墙”“新生咨询群”“新生志愿群”等非官方群组,进行推销物品(如:电话卡、生活用品)、驾校招生及其他商业活动。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声明中指出,该类非官方账号及群组发布未经证实的“校园资讯”,开展福利抽奖、交友、新生大礼包赠送活动,兜售(实物或电子)产品,冒充在校师生诱导新生,填写上传个人信息,以“提前熟悉环境”“免费领取学习资料”“办理校园手机、网络卡、床上用品”“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名义组建新生群组。
“进群后全是推销电话卡的,不办还被骂!”有新生吐槽,非官方新生群内,驾校、被褥、培训课程、兼职甚至网贷信息刷屏,正经答疑被淹没,沦为“广告集散地”。
官方信息,认准“蓝V”
为防被骗,请记住:信息获取仅信赖学校官方网站、)等带平台官方认证标识(蓝V)的渠道,不轻信名称相似的非认证账号。
再次提醒新生及家长
对主动私信自称“学长学姐”并邀请入群的陌生人保持警惕,学校官方通常不会通过个人账号私信拉群,如有疑问可直接咨询学校官网公布的招生办或相关部门。
守护个人信息与钱财
不在非官方群组或向不明身份人员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不轻易扫描非官方二维码、点击可疑链接;不向非官方账户转账支付“定金”等费用。
勿轻信群内违规广告
对群组内的推销、兼职、贷款等信息高度警惕,做到不轻信、不参与、不转账;购买生活用品等,选择正规地点或官方推荐渠道。
重要信息务必核实
非官方渠道获取的涉及缴费、政策变动等重要信息,需通过学校官方渠道二次核实。
来源:杭州交通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