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便秘,不用药怎么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7:17 1

摘要:便秘困扰许多老人的生活,单靠吃药又会导致副作用。近日,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综述,为老年慢性便秘患者提供了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生命时报》特邀其作者之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龙艳芳做解读指导。

补足纤维水分 调整排便姿势 每日睡前揉腹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龙艳芳

本报记者 张炳钰

便秘困扰许多老人的生活,单靠吃药又会导致副作用。近日,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综述,为老年慢性便秘患者提供了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生命时报》特邀其作者之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龙艳芳做解读指导。

综述指出,出现排便次数变少、大便干硬、排便困难,且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算作慢性便秘。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5%~20%,84岁以上老人升至20%~37%,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人中,慢性便秘患病率甚至高达80%。

龙艳芳强调,老人相比中青年人群更易发生便秘。一方面,随着自然衰老,老人肠道肌肉力量减弱,蠕动功能衰退,易出现功能性便秘,青年时期,食物从入口到排出平均需要18小时左右,老年期可能延长至1天,极端案例可达8天之久;另一方面,老人身上常存在慢性病、基础病,易发生器质性便秘。

慢性便秘除了会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影响情绪以外,生理上,还会加剧老人基础疾病的恶化和进展。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一旦用力排便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进而危及生命。

目前,应对便秘的常见方法就是服用泻药,但长此以往不仅会使人体产生依赖,致使肠道自主蠕动功能减弱,演变为顽固性便秘;还可能诱发其他问题。比如,渗透性泻药成分中的硫酸镁易导致老人出现电解质紊乱,某些刺激性泻药中的成分,如大黄、番泻叶、麻仁等,还可引发结肠黑变病。因此这些药物均不建议长期使用。

龙艳芳表示,对于慢性便秘的老人来说,非药物疗法是管理便秘的首要选择,如果无效,再考虑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缓解。这些疗法彼此之间、与药物之间都不是可以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是应根据不同人群和病情来依序或联合使用。

生活方式调整。龙艳芳表示,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首先,多吃人参果、燕麦、香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亚麻籽是安全、有效、方便的膳食纤维来源,可将亚麻籽粉与日常食物(面粉、牛奶等)混合食用,每天吃2~3次、共50克。其次,每天补足1500毫升以上的水分,在水和膳食纤维双重作用下,粪便更易软化、排出。第三,建议老人保持每天运动的习惯,如有氧运动(打太极拳、快走)。即使是卧床老人,也要尽量下床活动,或在床上用弹力带等进行力量训练,有助促进肠胃蠕动。

对于补充益生菌能否帮助慢性便秘老人缓解症状,龙艳芳称,这一方法的具体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关于剂量、疗程等尚无结论性意见,还需更多研究支持。

排便行为矫正。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形成固定的排便时间。一旦感受到便意就要及时响应,尽快将大便排出,排便时尽量专注。推荐优先使用蹲姿,有助增加腹内压,利于粪便排出;不方便蹲便的老人,可在坐便时脚下垫个矮凳,将身体调整至适合排便的角度;卧床老人可适当将床头抬高30~40度,同时弯曲双腿。

按摩腹部。用手掌(或拳头)顺时针揉腹,轻轻用力压肠,有的人甚至会感到手在推着粪便前行,或能听到肠鸣音(肠道蠕动的声音),这些都是揉腹到位的表现。推荐每天做1~2次,每次10~15分钟。不建议空腹按摩,可选在晚上临睡前进行,有助第二天早晨排便。

针灸与穴位疗法。老人可在特定穴位上针灸,或在特定穴位上进行无创指压按摩。比如,老年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可按摩天枢穴、大横穴、中脘穴、气海穴、神阙穴。耳朵是人体表面唯一存在传入迷走神经的地方,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调节人体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对消化系统起到调节作用。老人可到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进行长期治疗,也可在培训后自行进行穴位按摩。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