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这天,沉寂已久的娃哈哈掌门人宗馥莉终于开口了。没有哭诉,没有撒泼,更没有发律师函,她只用了三句话,就把持续一个多月的“遗产风波”从狗血剧现场,拉回了正经商业访谈频道。
2025年8月27日,杭州的夏天热得像一锅刚烧开的娃哈哈AD钙奶——表面平静,底下咕嘟冒泡。
就在这天,沉寂已久的娃哈哈掌门人宗馥莉终于开口了。没有哭诉,没有撒泼,更没有发律师函,她只用了三句话,就把持续一个多月的“遗产风波”从狗血剧现场,拉回了正经商业访谈频道。
第一句:“老员工突然起诉?可协议和录像都在。”
这话一出,简直比娃哈哈的柠檬水还提神。上个月,一帮“退休老将”突然跳出来,说当年的股权回购不公,要告宗馥莉。宗泽后(宗庆后弟弟)立刻站台,一副“正义不容侵犯”的架势,搞得外界还以为娃哈哈内部要上演《甄嬛传》退休版。
可宗馥莉轻飘飘一句“突然”,就把这出戏的底裤掀了。她提醒大家:2018年那次回购,白纸黑字签了协议,现场还有录像,当时没人吭声。
老爷子宗庆后还在世呢,怎么没人闹?人一走,茶就凉,还顺带把茶杯砸了,这不是“突然发难”,是“精准踩点”吧?
更讽刺的是,法院查完证据后,直接驳回诉讼请求。合着闹半天,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回忆杀维权”?
宗馥莉没点名谁在背后煽风点火,但那句“未沟通就起诉”,已经把“背后有人”写在了脸上。这波操作,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不动声色地划了红线:想拿老员工当枪使?枪没响,先炸膛了。
第二句:“杜建英一家,别想碰娃哈哈的股权。”
这话干脆利落,像极了宗馥莉一贯的作风——不拖泥带水,不玩暧昧。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私生子女争产案”,她一句话就定了调:股权?没门。
她特别强调,父亲宗庆后名下那29.4%的娃哈哈集团股权,已经依法由她继承,并完成工商变更。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不是电视剧里“遗嘱被烧了”的桥段。
至于杜建英和三个孩子,在香港告她挪用信托基金?宗馥莉一笑置之:香港法院也得等杭州中院的判决,而且,他们根本没在杭州案子里提娃哈哈股权的事。
言下之意:你们争你们的信托基金去,别打我公司的主意。娃哈哈不是家族提款机,更不是“如夫人”们的分红池。
她没说要断绝关系,也没说不认那三个孩子,但“股权不碰”四个字,已经划出了不可逾越的边界。柔中带刚,恩威并施,这情商,比某些只会发声明的豪门子女高了不止一个段位。
第三句:“什么‘宗馥莉时代’?我们该进入‘去宗馥莉时代’了。”
这话最妙。媒体一厢情愿地给她戴上“新女王”的皇冠,她却主动把皇冠摘了,还顺手扔进了回收站。她说,企业不该属于某一个人的时代,而应属于制度、团队和未来。
这话听着像谦虚,其实是顶级格局。她清楚地知道,娃哈哈要活下去,不能靠“宗庆后神话”延续,也不能靠“宗馥莉救世主”叙事。
她推动的组织改革、激励机制调整,不是为了彰显个人权威,而是为了让这艘大船在后宗庆后时代,依然能破浪前行。
“去宗馥莉时代”——这五个字,既是自省,也是宣言。她不把自己当救星,反而在提醒所有人:别再沉迷于家族八卦和权力更迭的狗血戏了,娃哈哈的未来,得靠产品说话,靠市场检验。
从“老员工突袭”到“私生子女争产”,这场风波本可以演变成一场撕得难看的豪门恩怨。可宗馥莉硬是把它变成了一场高段位的危机公关示范课。她不哭不闹,不卖惨不甩锅,用事实、法律和格局,三招制敌。
她没提父亲,却处处是父亲的影子;她不谈家族,却守住了家族最宝贵的遗产——企业本身。她像一个冷静的棋手,在舆论的喧嚣中,一步步落子,稳准狠地护住了娃哈哈的根基。
至于杜建英、宗泽后们,此刻该不该愧疚?或许不必。
但至少该明白:时代变了。娃哈哈不再是靠人情和血缘维系的家族作坊,而是一家现代企业。在这里,情感可以复杂,但规则必须清晰。
我们当然希望这个民族品牌能平安长大,少点宫斗,多点创新。而宗馥莉用她的三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掌舵人清醒,再大的风浪,也不过是航行中的浪花。
毕竟,娃哈哈的名字,本意是“欢笑如海”。愿它未来的笑声,来自市场的掌声,而不是家族的吵闹。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