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穷的家庭,父母越擅长索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7:17 1

摘要:我爸才52岁,就已经不上班,在家等着我们姐妹几个每个月上交工资,我们姐妹三个陆陆续续出来工作后,攒下的钱基本上都上交给了父母。

长大后,一次次被父母索取。

文/cicy

1.

越长大,越开始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

我爸才52岁,就已经不上班,在家等着我们姐妹几个每个月上交工资,我们姐妹三个陆陆续续出来工作后,攒下的钱基本上都上交给了父母。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是穷的叮当响的。

小时候连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求,我爸好吃懒做,年轻的时候也学不来什么手艺,一直靠着打零工凑活过日子,有的时候挣几个钱都花到自己身上了,喝酒抽烟都要在他们工友里排好的,花到家里的钱就更少了。

我妈一辈子也没见过什么世面,种点庄稼也只为了卖钱,但实际上用庄稼换来的钱也没花到我们身上,小时候我们姐妹三个的衣服是互相换着穿的,都是捡表姐家的旧衣服穿,即便这样,我们也很满足。

念高中的时候,父母说学费不够,只允许我们其中一个人念,大姐和小妹学习都比我好一点,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成绩,父母让她们自己抉择谁继续去念高中。

后来,遇到了一个好心人,资助我们三姐妹读完了书。

说起来我们从小到大的经历可以写成一本小说了,时而虚幻,时而真实。

长大后,我一再想逃离这个牢笼一般的原生家庭,成为了离家最远的一个孩子,我跑到了厦门工作,不敢结交朋友、不敢谈恋爱,生怕有人知道我那可悲又可怜的原生家庭。

每个月的工资6000多,到了固定发薪日一定要转3000回家,稍微晚一点,老家的电话就来催钱了。

大姐和小妹也一样,大姐这些年早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过得一般般,好几次想着要不就不给家里寄钱了,但催钱的电话一次都没断过。

2.

我爸喜欢喝酒,打牌,一打起来就是一整天。

村里的茶馆十元一泡茶,可以续上一整天,打牌的输赢看心情,有时候输个几十百来元,有时候兴趣上来了还会输的很多。

地里的庄稼也全都荒废了,长满了荒草,他们也懒得去照料,连基本的菜园子也不种了,我妈更是懒,从来没上过班,上了年纪后只知道对我们姐妹几个哭穷。

她一直在给自己找借口,整天抱怨在家里吃的不好吃,穿的不好,说谁家闺女给她妈买了金银首饰,给了多少钱,每时每刻都在朝我们哭穷。

有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农村父母的认知真的有限。

他们从来没想过去改变自己,改变身边的环境,而是靠着“我养育了你,你必须回报我”的这种心态朝我们要工资,好像养孩子就等着这刻。

小妹去年年底结婚,男方家里给了8.8万的彩礼,额外买了3万的三金,男方家庭也不算很好,属于市里马马虎虎的工人家庭,对方父母都有退休金,属于市区里普通的家庭,但至少没什么后顾之忧的那种。

我爸妈,直接收了这笔彩礼,一分钱没还给小妹,也没给小妹准备任何嫁妆,就连最基本的床单被套也没有,还是我和大姐给买了几套让她带走的。

因为这个事,小妹和父母闹得不太愉快,父母反而觉得是小妹情绪化了。

越是没本事的父母,对子女的各种索取越多。

后来,父母逼着我找男朋友,我算是看明白了,他们是打算从我这里再搜刮一笔彩礼钱,一想到这儿我就生气,现在逢年过节我也不回家了,一个人在厦门生活反而更舒服。

至于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不开心或者委屈,他们从来不会关心我的。

3.

“贫穷的父母最喜欢跟孩子谈亲情,富有的父母就很少谈这个鬼东西了。”

贫穷的父母大多数会教育子女,家人、亲戚之间的感情最重要了,一定要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在外凡事靠自己,等自己发达了,一定不要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刚去厦门时,从一个小县城到大城市的落差感别提有多大了,第一次一个人找房子,搬家,收拾行李,弄完住的地方已经晚上一点多了,一个人在陌生城市的无助没人能懂,甚至父母打电话来的第一句是:那家公司给你开多少工资?

讲真的,还不如不打电话。

而富有的父母,会拼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培养宽旷的视角,甚至在未来的事业中也早早的铺好了路。

这两者一进入到社会中,天差地别的区别就出来了。

来源:爱吃糖的猫cat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