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两名违规游客被重罚,我为什么说“罚得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6:31 2

摘要:看的央视的《新闻周刊》,前两天深圳有两名游客,明明看到天气灾害预警,还自信满满,不考虑后果,还硬闯禁止进入的区域,结果还是败给了无情的大自然,被困了。救援队出动把他们救出来了。

弱者值不值得同情?弱者需不需要帮助?弱者得到的只能是同情和帮助吗?

看的央视的《新闻周刊》,前两天深圳有两名游客,明明看到天气灾害预警,还自信满满,不考虑后果,还硬闯禁止进入的区域,结果还是败给了无情的大自然,被困了。救援队出动把他们救出来了。

在我们的印象里,遇困者被救出来后,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嘘长问短,慰问啊救治啊,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让他们无比感谢我们优越的社会制度,但是这一次,在把他们救出来之后,依照深圳相关的一个管理条例,依法对他们反手每人罚了5000元。

这事儿一出,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人都受罪了,怎么还罚钱?他们可是受害者啊!”

但我得说,这罚得对,罚得好!在主持人白岩松还没个人表态之前,我就认定了“该罚!罚得对!罚得好!”果然,主持人也是持肯定的态度,他也认为该罚。

这两人不是不知道危险,预警也发了、劝阻也做了,自己非要闯,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规则赤裸裸的无视。最后动用公共资源去救,这本身就是在给社会添麻烦。罚他们5000,不是罚他们“遇险”,而是罚他们“违规”。他们的身份既是受困者,也是违规者。

以前我们总觉得,谁弱谁有理,谁惨谁该被同情。但这件事恰恰告诉我们: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你成了“受害者”,就不用承担违规的责任。

说实话,这种“我弱我有理”的思维,害了不少人。就像上海最近一些不守规矩、扰乱公共秩序的事件,为什么屡禁不止?说到底,就是罚得不够狠、不够疼。太宽容、太包容,反而让有些人觉得“违规也没啥代价”。既然你们不敢罚我,既然你们不会罚我,那我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但深圳这次开了个好头。救,是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罚,是维护规则的严肃性。这两件事一点都不矛盾。

说白了,规则不是用来欺负人的,而是用来保护大多数人的。如果今天两个人违规不罚,明天就可能有一百个人抱着侥幸心理去冒险。到时候浪费的是社会资源,破坏的是公共安全,最终吃亏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我觉得深圳的做法非常正确。规则就是规则,提前告知、明令禁止,你还非要闯,那就得承担后果。这不是冷漠,这是公平。一味的宽容包容就是纵容,只会让违规者更加猖狂,上海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我也希望更多城市能学起来——该救的时候全力去救,该罚的时候也绝不手软。只有让违规者真正付出代价,才能让更多人学会敬畏规则。罚5000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态度。唯有规则被尊重,社会才能有序,我们每一个人才能真正享受自由和安全。

说到底,一个文明的社会,不是靠“包容违规”换来的,而是靠“尊重规则”构建起来的。深圳这次的做法,既做到了及时救援、保障生命,也坚决维护了规则的严肃性。

对了,上海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昨天也播了这条新闻,而对违规者最宽容最包容的,恰恰是上海,造成的结果就是,老乡们在其它地方不敢做的事情,到了上海都敢做。

来源:上海云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