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98岁抗战老兵吴家良:参加开国大典是此生最珍贵的记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5:24 2

摘要:八月,阳光明媚,走进遵义市播州区龙坑街道东山社区,当《坦克手之歌》的旋律响起,98岁的黔籍抗战老兵吴家良手指轻轻叩击节拍,随着旋律轻轻哼唱,哼唱声带着岁月的沉淀,回到76年前。

八月,阳光明媚,走进遵义市播州区龙坑街道东山社区,当《坦克手之歌》的旋律响起,98岁的黔籍抗战老兵吴家良手指轻轻叩击节拍,随着旋律轻轻哼唱,哼唱声带着岁月的沉淀,回到76年前。

98岁的黔籍抗战老兵吴家良

“向右看!敬礼!”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吴家良挺直脊梁,向着城楼方向庄严敬礼,向新中国献上了最赤诚的祝福。

轰鸣的战车方队震动着大地,年轻战士们的呐喊声震长空。

这一幕,成为老人此生最珍贵的记忆。

1927年,吴家良(原名吴汝治)出生于遵义的一个普通农家,小学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常去帮人放牛。

他在遵义县立中学半工半读时,知道了不少抗战的消息,学校号召青年学生投身抗日战争。

1945年春,18岁的他看到南京陆军机械化学校在遵义招兵的消息,毅然报名。

“当时想学点本事,报效国家”,经过严格考核,这个穿着草鞋的放牛娃,与600多名黔北青年坐军车、乘轮船,步行六十公里到达当时的四川潼南双江镇。

在军校训练场上,留美教官手把手教会了吴家良驾驶坦克、识别英文术语。至今老人仍能念出坦克(tank)的英语单词。

日本投降时,在军校欢腾的人群中,18岁的吴家良却红着眼眶:“没能上战场杀敌,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抗战胜利后,他随着大部队乘坐飞机到了北平(北京),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车教导团三营九连二排六班。

后来他所在的部队与大连汽车学校组合成战车第六团,他曾在部队的千人大比武中以第二名的成绩崭露头角。

1949年9月,他迎来了军旅生涯最光荣的时刻,随战车第六团参加开国大典阅兵。

在北京南苑机场,一辆辆坦克、步战车、装甲车整齐排列,他所在的装甲兵方队接受检阅。

当车队驶过天安门时随着一声令下,战士们整齐地向天安门城楼行注目礼并敬礼。呼声整齐嘹亮,广播里播放着战车队的战歌《坦克手之歌》。

1951年,因父亲病逝、母亲年迈,吴家良申请复员。凭借在部队学习的机械技术,他先后担任拖拉机教员、林业化工厂技术骨干,将现代化生产技术带回家乡。在建厂初期的遵义林业化工厂,这位老兵攻克无数技术难关,直到1983年退休。

98岁的黔籍抗战老兵吴家良

如今儿孙绕膝的吴家良老人仍保持军人的作息规律,时常独自散步沉思,军旅情结很重,喜欢哼唱军歌,还保持着弹琴的习惯,经常能听见他在房间用电子琴弹奏《东方红》等熟悉的曲目 。

儿子吴国喜说:“父亲总说,战场在变,本色不变。”

98载春秋掠过,当《坦克手之歌》再次响起,老人的双眼依然闪亮。那是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光,是从战火纷飞到山河无恙的时代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韵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