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维尔监狱的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其基础设施早已无法承受现实的重压。监狱管理体系的失效与极度超载,共同将囚犯的生存环境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催生出严重的卫生危机与疾病温床。
编辑:X
“富豪的天堂,普通人的噩梦。”
阿维尔中央监狱,就在迪拜郊外的沙漠里头,四周围着铁丝网,里边关的都是从毒贩到小偷再到政治犯啥的。
表面上看,迪拜对外宣传自己现代化、欢迎游客,可监狱里头的真实情况,从各种人权报告和亲历者嘴里说出来,简直像个活生生的噩梦。
过度拥挤、暴力泛滥、医疗缺失,这些问题不是新鲜事,早从2010年代就曝光了,但到现在2025年,还在继续。
阿维尔监狱的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其基础设施早已无法承受现实的重压。监狱管理体系的失效与极度超载,共同将囚犯的生存环境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催生出严重的卫生危机与疾病温床。
监狱的牢房最初设计容纳六至十人,但实际关押人数常常高达二十人。如此惊人的拥挤程度,意味着绝大多数囚犯失去了最基本的个人空间。床位成为一种奢望,大部分人只能被迫睡在潮湿肮脏的地板上,空气中混杂着汗水、灰尘与霉变的气味。
夜间,囚犯们层层叠叠地挤在一起,每一次翻身都需要小心翼翼,以免侵扰到身边的人。女性监区的情况同样糟糕,囚犯们几乎是贴身而眠。这种极端密集的环境,让维持基本卫生变成不可能。厕所频繁堵塞,恶臭在密闭的牢房内弥漫不散,通风系统形同虚设,闷热的空气令人窒息。
不洁的食物和糟糕的卫生条件,为疾病的快速传播创造了完美环境。艾滋病毒、肺结核、梅毒等传染病在狱中高发。更令人警惕的是,据前囚犯回忆,电击工具竟能通过某些渠道流入狱中,成为囚犯之间互相攻击的武器,为这片绝望之地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阿维尔监狱内的暴力行为极为普遍,它并非简单的囚犯间冲突,而是一个由狱警失职、制度性虐待和权力真空共同构筑的暴力生态系统。
狱警普遍配备电击枪或电棍,这成为他们维持秩序和惩罚“闹事者”的首选工具。英国人卡尔·威廉姆斯在2012年被捕后,亲身经历了警察在审讯期间用电棍电击其私处的酷刑。他曾目睹囚犯被电击致死,尸体随后被悄悄移走。有报告指出,高达百分之七十五的囚犯都曾遭受过类似的拷问。
狱警对囚犯之间的暴力冲突常常选择视而不见,他们的不作为等同于纵容。监狱内形成了以国籍划分的帮派,他们互相攻击,而新来的外国人或体型弱小的囚犯,则很容易成为被欺凌和侵害的目标。荷兰足球运动员昆西·普罗梅斯就曾目睹群殴后有人被侵犯的场景。
性暴力问题尤为严峻,尤其针对女性囚犯。狱警有时甚至直接参与性侵,或对其放任不管。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女性本身就是性侵受害者,她们鼓起勇气报警,却因迪拜严苛的“婚外性行为”法律,反被指控并判刑入狱,在狱中遭受着二次伤害。
这种漠视不仅造成了生理上的折磨,更在每个幸存者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长期精神创伤,特别是对非国民和女性囚犯而言。
监狱内的医疗资源匮乏到了危险的程度。当囚犯出现咳血、高烧等严重症状时,往往得不到任何及时的治疗,小病拖成重症是常态。
对于非阿联酋籍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来说,获得必需的抗病毒药物几乎是不可能的。更有报告揭示,在移民拘留中心,甚至发生过未经麻醉就进行截肢或取弹手术的骇人事件。
女性囚犯的处境更加艰难。她们缺乏基本的月经用品,在遭受性侵后也无法获得任何医疗救助或心理支持。在疫情期间,这种不平等体现得淋漓尽致。狱警们穿着防护服巡逻,而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囚犯们,则完全暴露在病毒的威胁之下,只能自求多福。
身体的痛苦与精神的恐惧日夜侵蚀着囚犯。许多人出狱后都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卡尔·威廉姆斯就是其中之一,失眠和情绪崩溃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漫长的心理折磨,如同一个永久的烙印,提醒着他们在高墙内经历的一切。
迪拜的经济繁荣高度依赖外籍劳工与游客,然而,其严苛的法律体系却为这些人埋下了无数陷阱。当他们陷入困境时,国际社会的干预虽然偶有成效,但面对阿联酋坚定的主权立场和对旅游形象的刻意维护,这些努力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许多外籍人士因小额债务、签证问题甚至饮酒等行为被捕入狱。
挪威女性玛尔特·达勒夫在2013年报案称自己被强奸,结果反被判刑十六个月。澳大利亚人艾丽西亚·加利和英国女性扎拉-杰恩·莫伊西也有着类似的噩梦经历。
她们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外籍人士的脆弱处境下,寻求正义可能反而会让自己身陷囹圄。
这些个案通过媒体曝光和个人著作,向世界揭示了迪拜光环下的阴暗面。卡尔·威廉姆斯和他的朋友们,最终因英国首相的介入而在2013年获得赦免。爱尔兰空姐托里·托维也在政府斡旋下很快获释。这些案例证明外部压力确有作用。
然而,这仅仅是少数幸运儿。阿联酋政府通常以国家主权为由,抵制外部调查和改革压力,将维护其商业与旅游天堂的形象置于首位。许多囚犯在出狱前,甚至被强迫签署放弃追究监狱待遇的文件。这使得绝大多数人的苦难,永远被封存在了沉默之中。
阿维尔中央监狱的种种问题,清晰地勾勒出迪拜现代化面纱与人权保障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这不仅是一座监狱的管理失败,更是一场系统性的危机,深刻反映了迪拜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对底层劳工与外籍人员基本权益的忽视。
要弥合其公共形象与内部现实之间的裂痕,需要的不仅仅是增加监狱容量或改善医疗服务。
真正的改变,必须从法律制度的层面开始,减少对轻微犯罪的严苛监禁,提高司法与监狱系统的透明度,并真正将对人的基本尊重的原则,置于经济利益之上。
红星新闻《前荷兰国脚在迪拜与20人关一起,需剃光头!荷兰和俄罗斯都要求引渡》
来源:影史奇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