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7日,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来,累计实施400多项创新任务,在历次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8月27日,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来,累计实施400多项创新任务,在历次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推出系列首创首试改革,为制度型开放破题探路。北京围绕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京津冀协同等特征,构建梯度式制度创新体系,比如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试点,发布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推出首个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率先开展不动产及股权信托财产登记,推出230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五年来,北京累计实施70多项突破性政策,超80项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培育系列综合试验平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势赋能。形成了“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园区”的多元开放格局,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从设立之初的不足10%跃升到30%。
综合保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天竺综保区建设了全国首个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2024年罕见病药品进口规模占全国四成以上;新增全国唯一跨省级的大兴机场综保区、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保区、首个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亦庄综保区。重点园区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比如北京金融街资管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占到全国八分之一以上;昌平三年新增百亿级美丽健康产业集群。2024年,“两区”的重点园区以占全市不到2%的面积,聚集了近10%的经营主体,创造了超过20%的收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同时,实施系列创新举措,为激发市场活力厚植土壤。推出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首创政策,实施“全球服务伙伴计划”,举办百余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在《2025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最受欢迎仲裁地排名中,北京首次跻身全球第四。五年来,北京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8000家,阿斯利康研发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在京落地。2021年以来,北京服务贸易规模年均增速达到了9.4%,到2024年,进出口连续三年站上3.6万亿台阶。北京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编辑 白爽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