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四川篇”走进中国电科十所,一场以“匠心铸重器 精工强国防”为主题的思政课聚焦精密仪器与国防重器开讲。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总工会主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承办,电科十所的百余名职工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以国防科技为底色、以劳模工匠
匠心铸重器 精工强国防
“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四川篇”
走进中国电科十所
近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四川篇”走进中国电科十所,一场以“匠心铸重器 精工强国防”为主题的思政课聚焦精密仪器与国防重器开讲。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总工会主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承办,电科十所的百余名职工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以国防科技为底色、以劳模工匠精神为脉络的精神盛宴,为强国强军事业注入坚实的思想动力。
“我们造的是要上天的东西,上天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四川省劳动模范冯攀龙,以十年青春为战鹰锻造“钢铁脊梁”。从0.02毫米到0.01毫米的精度跨越,不仅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更是对战鹰安全、国防安全的庄严承诺。他曾带队在外场故障排故中连续作战33小时,抬着一百多斤的零件上下16次,最终圆满完成紧急任务。“我们铆接的不是零件,而是战鹰的脊梁!”冯攀龙的话语中,是一名航空匠人对“国之重器、以命铸之”信念的坚守。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高级主任操作师、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崔兴国,三十四年扎根水电装备一线,参与三峡、白鹤滩等多项超级工程,见证中国水电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他曾在42℃高温下,攻克三峡转轮平衡难题;带领团队实现抽水蓄能球阀“滴水不漏”的奇迹,压力之下“零渗漏”,装配周期大幅缩短。“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崔兴国用实干诠释了何为“大国工匠”。
“我们做的是‘给蚂蚁戴眼镜’的活儿,金丝比蛛丝还细,芯片比芝麻还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微组装工艺设计师、全国技术能手、四川工匠李颖凡用生动的比喻揭开了微组装技术的神秘面纱。这位在微米世界深耕多年的工艺专家,为战机装上“千里眼”“顺风耳”,为航天、导弹、星载设备打造“生命线”。她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重点型号工艺负责人,突破20多项“卡脖子”难题,完成150余项重大技术攻关。“微组装虽小,事关国防安全、国家命脉。”李颖凡说,“一遍是生疏,两遍是熟练,成千上万遍地做——你就是工匠。”
三位劳模工匠的宣讲,也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在分享环节,电科十所一位职工代表的精彩发言收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作为成都工匠培育对象的他表示,三位大师的分享让他更深刻地领悟了劳模工匠精神的崇高境界——是执着专注的“初心”、是精益求精的“执念”、是一丝不苟的“敬畏”、是追求卓越的“突围”。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感悟和行动承诺分享给在座同事:从听故事到见行动——要从这些故事中取到“真经”,并且落实在岗位工作中;要锤炼“死磕”的本领,解决一个故障问题,钻研一个技术难题,不留“差不多”的遗憾,勇于做一个“破题”的先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匠心如花火,照亮强国梦。课堂最后,“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四川篇”的主题曲《花火》深情唱响,致敬每一位在平凡中创造非凡的劳动者。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工匠精神闪耀的时代。相信这堂“匠心铸重器 精工强国防”的思政课,将激励十所职工以匠心守护国之重器、以精工筑牢国防基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汇聚起工人阶级的磅礴力量。
编辑:张安捷
校对:刘丽娟 杨月 谭海金
责编:李建根 李茹玉
审核:许扬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融媒体中心
电子邮箱 | szghrmt@163.com
来源:四川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