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9日至20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出现强降雨,区气象局提前通过河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相关应急责任人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全区各级各部门及时响应,安全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34户267人。
8月19日至20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出现强降雨,区气象局提前通过河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相关应急责任人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全区各级各部门及时响应,安全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34户267人。
8月19日21时30分,抚宁区气象局预报员紧盯天气雷达和降水实况,研判升级暴雨预警信号。 吴丽侠 摄
复盘这样一次成功避险过程,不难发现,预警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年前,在国家部署下,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气象部门开启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的探索之路。目前,我国已形成上下衔接、规范统一、多方共用,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业务体系,突发事件预警的“第一声音”“权威声音”作用凸显,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下好“一盘棋”
“从0到1”构建完备预警体系
在今年第13号台风“剑鱼”影响过程中,海南省气象局于8月20日提前向有关部门发布趋势预报,并通过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国家预警信息强制提醒触达平台(“闪信”)发送台风、暴雨预警信息和短信提醒。23日,省政府对防台风工作进行动员部署;24日,省政府将台风二级预警提升为一级。
在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预警支撑下,各部门不断强化应急救援准备:省应急管理厅向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前置下沉应急防汛物资;省农业农村厅提前部署,印发防范通知,要求分海区分时间段调度渔船回港避风。
8 月 24 日,受台风“剑鱼”影响,海南省三亚市渔船、游艇全部回港避风。陈海坚 摄影
将及时准确的气象预警信息快速高效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力,正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这些故事里,气象预警作为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之一,直接关系“关、停、限、避、调”等措施,为政府和相关部门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明确指引。
时间回拨至20年前。我国相继印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依托气象系统建设全国预警发布体系”、“依托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和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此后数年间,这一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实现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国突系统”)与广播、电视、手机、网站、高音喇叭、显示屏等各类信息传播渠道无缝对接;
搭建覆盖国省市县四级的全网矩阵式传播平台,全国2000余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统一对接抖音、今日头条、人民号、百家号、快手号等平台,形成新媒体矩阵,实现分地域、分级别、分灾种预警信息精准传播;
国省众创“闪信”矩阵服务模式,与中国移动共建国家预警信息强制提醒触达平台,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5个市559个县开展平台试点应用,2024年汛期累计触达应急责任人147.7万人次;
通信能力持续提升,基于位置的靶向发布预警信息效果显著,并与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对接,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3万应急广播终端实现实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一个个渠道的接入,预警信息及时高效地进入手机终端、电视屏幕、广播、街边大屏上,时刻保障公众生命安全。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纵四横、一通四达”的国突系统和业务体系,实现国家级17个行业82类预警信息、全国各级预警信息发布机构与22个部门220类预警信息统一发布。该体系在纵向上部署了1个国家级、31个省级、333 个地市级预警发布管理平台和2016 个县级发布终端,实现国省市三级平台和县级终端的互联互通、信息实时共享,横向上每级都对接政府、应急管理及相关部门。
搭好“应用台”
气象预警融入重点行业关键领域
8月23日,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农田渍涝和风灾风险提示,由国突系统12379手机短信发送至相关责任人和受影响地区用户手中,提示做好防御准备。
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并通过国突系统12379 手机短信、客户端等渠道发送至国家级各部门应急责任人,同时通过微博、抖音等渠道向公众广泛传播。
面对灾害风险日益突出、灾害链条日趋复杂的严峻形势,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卫健等22个部门的信息实现与国突系统对接。
据统计,通过国突系统发布的82类预警信息中,自然灾害有42类,涉及气象、地质、地震、水利、海洋、农业农村、林草等,事故灾难有18类,包括道路交通管制信息、交通运输事故、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等。2015年至2024年,全国通过国突系统发布非气象类预警信息共计13.2万条,向应急责任人发布预警提示短信309.9亿人次。
“双方在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并通过开展常态化交通气象预警信息共享发布和重要节假日道路交通出行预测等工作,保障了公众出行安全。”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艳说。
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陈陟表示,该中心及时通过国突系统,发布风暴潮、海浪、海啸等预警信息。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国突系统持续赋能多个行业场景,成为串联各行业风险防控、生产调度、应急响应的 “中枢”,为不同行业筑牢安全发展屏障——国突系统对接住建部门全国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实现预警数据共享,为施工安全提供预警服务,并开展基于该行业应用场景的气象预警服务;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实时气象预警信息,200余万卡车司机获得伴随式预警服务,可在跨区作业时实时掌握天气状况及气象预警;在高考期间,为教育部国家考试院提供全国7520个高考考点的气象分析、灾害预警等信息;与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基于位置的预警推送,保障游客安全……
防灾减灾也是赋能。站在新起点,气象部门将把“大服务观”贯穿始终,推进预警发布向预警服务延伸,围绕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大力开展风险预警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赵宁 杨继国 (宋瑛瑛、刘丽媛、谢晓童、袁迎蕾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王亮 王素琴
发布:谷星月
审核:段昊书
来源: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