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根香烟、一头毛驴,照出我们时代最荒诞的病症:那些举着道德放大镜的人,恨不得给历史穿上裤衩,给驴子套上文明罩,却唯独学不会用正常的眼睛看世界。
一根香烟、一头毛驴,照出我们时代最荒诞的病症:那些举着道德放大镜的人,恨不得给历史穿上裤衩,给驴子套上文明罩,却唯独学不会用正常的眼睛看世界。
万万没想到,鲁迅先生去世这么多年,居然被人“举报”了。
一位孙女士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时,竟然跑到“浙里办”投诉景区那幅著名的鲁迅夹烟版画,要求撤换,理由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说鲁迅在室内抽烟的画面去掉背景后,会“误导青少年”和“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
这还不够,她还连续两次投诉,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听到这消息,我第一反应是:鲁迅也敢举报?那位用笔杆子唤醒无数灵魂的文豪,那位毛主席评价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思想家,居然需要接受某些人现代道德标准的审判?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历史书里所有不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内容全部删改?是不是要把所有名人故居里“不雅”的陈列都清理一遍?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种举报并非孤例。
前不久,壶口瀑布景区有一头勤恳工作的公驴,就因为不可控的生理现象,被一位女游客投诉“不雅”。景区居然真的“高度重视”,给驴套上了一个所谓的“文明大裤衩”。
结果可想而知,这遮羞布反而成了放大镜,比原来的自然状态更加吸引眼球。听说这头名叫“来福”的驴已经四十多岁(远超驴的平均寿命),每天被那不合身的“外衣”磨得皮肤发炎、步履蹒跚。
这种荒诞事居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接连发生,不禁让人想问: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那些举着道德放大镜四处打量的人,到底是真的卫道士,还是只是无法接受世界本来样子的巨婴?
从给大卫雕像打码,到教科书删除人体解剖图,再到如今的鲁迅抽烟被投诉、毛驴被穿裤衩,我们的公共空间正在被一种奇怪的“纯洁焦虑”所笼罩。
有些人似乎希望整个世界都能按照他们个人的舒适度来塑造,凡是不符合他们标准的就要消灭。
今天孙女士们敢投诉纪念馆前先生手里的烟,明天Ta们就敢投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上先烈手里的枪。
一人投诉,全社会吃药,纳税人买单,这不是正常的舆论空间秩序。这个世界百家争鸣,姹紫嫣红他不好吗?非得搞成一个样子?
鲁迅长孙周令飞对此的回应显得大度且有理有据。他表示自己已戒烟30年,走在路上闻到二手烟也会躲着走,但对墙画要不要修改的问题,他则认为“一笑了之即可,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子”。
这才是应有的态度——尊重历史,理解现实,相信公众的判断力。
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都表示这是历史的一个客观的现实,而且这个也是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的一张旅游名片,所以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投诉盲目做出决策”。
事实上,那幅被投诉的墙画原本就有书房背景,展现的是鲁迅在室内思考创作时的状态。
鲁迅生前确实吸烟,这是历史事实,无需掩饰也不必美化。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今天我们对吸烟危害的科学认知。历史人物的生活习惯应该放在历史背景中去理解,而不是用今天的标准去苛责。
如果我们今天可以因为鲁迅抽烟而抹去他的形象,明天是不是可以说李白酗酒有碍观瞻?是不是该质疑屈原投江可能引发自杀风潮?是不是连岳飞都要被批评缺乏和平意识?
有人说举报是每个人的权利,确实如此。但权利不等于正确。当我们把举报当成解决一切“看不顺眼”的万能工具时,我们实际上是在逃避对话、理解和包容的艰难之路。
真正的文明不在于我们给多少东西穿上了衣服,在于我们能否用干净的眼睛看世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鲁迅是鲁迅,看驴是驴。
那种看见什么都要举报的冲动,确实是一种病。而治疗这种病的药方很简单:多一点历史意识,少一点自我中心;多一点包容理解,少一点道德审判;多关注真正重要的社会问题,少纠缠于这些表面文章。
不然的话,只怕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要给太阳投诉光线太刺眼,给月亮举报夜晚太黑暗了。
但愿我们都能学会用正常的眼睛看世界,不再需要给历史穿上裤衩,给驴子套上文明罩。毕竟,一个连鲁迅和毛驴都容不下的社会,又怎么可能容纳得了多元和自由?
来源:淡淡未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