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河南省许昌市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河南省许昌市的经验做法!
老年助餐服务是做好民生保障的重要课题,更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河南省许昌市民政局创新打造市场化运营品牌“大家de食堂”,通过精准定位社区养老需求、严把采购流程、严控餐食品质、拓展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助餐服务,成为许昌市养老服务创新实践新标杆。
一、基本情况
许昌市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截至2025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20%,其中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群体对助餐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传统社区食堂面临菜品单一、覆盖率低、可持续性弱等短板,导致供需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许昌市民政局积极对接许昌市某供销集团,依托老年助餐政策红利及供销系统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市场化运营品牌“大家de食堂”,聚焦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等痛点,探索“全龄开放、惠老优先”的服务模式,为破解助餐服务可持续性难题提供实践样本。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政企合作,构建市场化与公益性融合机制。注重政策资源承接,积极响应许昌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从解决老年群体吃饭难题这一民生问题入手,结合自身优势参与构建“供销让利+政府补贴+个人支付”多元筹资机制,减轻公益服务成本压力。强化供销系统赋能,依托供销系统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优势加强食材采购管控,在与信誉良好供应商合作采购的同时,米面粮油等大宗商品通过供销系统直采,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二是精准定位,打造惠老特色服务。加强全龄友好定位,食堂面向全年龄段开放,通过差异化定价吸引非老年群体消费,以非老消费反哺老年助餐公益服务。丰富惠老套餐设计,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推出分层优惠,早(晚)餐6元、午餐10元,每餐提供8-10种少油少盐可选菜品,老年人可根据个人口味自由搭配。
三是升级服务,优化全链条体验。线上线下一体推进,在提供优质堂食与自提服务基础上,支持为服务区域内外出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同时通过入驻美团等外卖平台,解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餐“最后一米”难题。加强食品安全过程管控:设置明厨亮灶系统,建立食材溯源机制,每日进行餐具消毒与菜品留样检测,食品安全好评率达98%。
四是场景延伸,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食堂内设置无障碍通道、爱心专座、急救药箱等适老设施,并嵌入公益宣传、助农直播、土产定制等多功能场景,增强老年人社区归属感。
三、取得成效
一是破解民生难题。自2024年9月投入运营以来,日均服务老年顾客超500人次,惠及周边10余个社区,为周边提供了老年人享受安心、便捷的用餐体验。
二是实现可持续运营。通过市场化收益反哺,食堂实现盈亏平衡,非老年群体消费占比稳中有升,形成“市场带动公益”良性循环。
三是社会效益显著。在积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就餐服务的同时,“大家de食堂”充分利用为农服务品牌优势,不仅打造了许昌市养老服务创新标杆,更拉动农产品、土产销量提升,推动助农兴农事业同步发展。
四、经验启示
一是政策引导与标准建设并重。食堂建设初期,市民政局与市供销社积极对接,充分利用资金补贴、场地优惠等政策支持,并围绕《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指引》等文件规范场所设施设备及服务标准,确保安全与品质。
二是市场化与公益性的有机融合。通过提供高质量食材及美味饭菜,不断扩大客源吸引全龄客户,以市场化收益支撑公益服务,破解单纯依赖财政补贴的困境,为可持续运营提供核心动力。
三是供销系统资源整合优势。依托供销网络实现食材直供和成本控制,为品质与价格“双优”提供保障,凸显供销系统社会责任担当。
四是科技赋能精准服务。线下堂食与线上订餐双管齐下,提升服务效率,依托线上平台整合需求、优化配送,为老年助餐服务提供可复制模板。
编辑:魏敬专 校对:梁阳
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 目录#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上一篇山东省聊城市:因地制宜 五向发力 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来源:芳香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