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百年企业柯达(Kodak)在8月11日发布的财报中指出,目前缺乏“承诺中的融资管道或可用流动资金”,拿不出钱还债,并警告投资人“恐难继续经营”来支付约5亿美元即将到期的债务。同时,柯达也在提交的文件中表示,这些状况对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产生重大疑虑。
美国百年企业柯达(Kodak)在8月11日发布的财报中指出,目前缺乏“承诺中的融资管道或可用流动资金”,拿不出钱还债,并警告投资人“恐难继续经营”来支付约5亿美元即将到期的债务。同时,柯达也在提交的文件中表示,这些状况对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产生重大疑虑。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显示,柯达目前约有4.77亿美元定期贷款,若按现有条款到期无法偿还。该公司现金余额为1.55亿美元,7000万美元在美国,较上季末减少4600万美元。
正当市场认为,柯达将要倒闭时,该公司出面表示,将动用“Kodak 退休收入计划”(KRIP)资产,预估12月退休金基金回拨可有约3亿美元现金,以偿还债务。一旦KRIP回拨完成,柯达实质清偿债务,将会有多年来最强劲资产负债表。
拥有133年历史的柯达,曾经是底片王国的代名词,在 1990年代坐拥全球70%的市占率,全年营收突破160亿美元。然,这家影像巨头却在短短十馀年间由盛转衰,并在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后,至今仍在挣扎生存。
专家表示,柯达没落,并非因为“没有看见数位浪潮”,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据报道,1975 年柯达工程师发明了全球第一台数位相机,高层也清楚数位影像终将冲击底片生意。但问题在于,底片是柯达当时的“金鸡母”,毛利率一度高达80%,管理层不愿在尚未成熟的市场过早自我侵蚀,选择延后数位转型。
而这种“知道却不敢破坏现有获利”的保守心态,让柯达错失了抢先布局的最佳时机。
柯达选择“卖掉金鸡、保护夕阳”
成立于 1892 年的柯达,自 1970 至 1990 年代迎来巅峰,版图横跨底片、相机、冲印服务,以至医疗影像、印表机与品牌授权,几乎掌握整个“影像产业链”。
当时最赚钱的业务是底片与相纸,全球市占率超过七成,年营收一度达160亿美元。柯达底片更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黄金标准,《星际大战》等经典作品皆以柯达底片拍摄。
除了底片,柯达亦在 1975 年研发出首台数位相机,并于 2000 年及 2005 年先后拿下美国数位相机市占第一。医疗与工业影像同样是重要支柱,X 光片与耗材长期供应医院放射科,工业胶片则应用于航太与军事。根据 Wired 2010 年报道,柯达部分畅销产品利润率高达 80%,远超一般消费产品。
然而,随著数位浪潮来袭,柯达不愿牺牲高毛利的传统业务,转型步伐迟缓,最终错失先机。据报道,反观竞争对手富士软片(Fujifilm)积极多角化,将版图延伸至医疗设备、化妆品及高功能材料,如今年营收已突破 2 兆日圆,转型成跨足医疗与科技的集团。
之后,柯达选择“卖掉金鸡、保护夕阳”,最终错失再起机会,公司营运就此盛转衰。
根据数据,柯达2025年第二季营收为2.6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净亏损高达26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2500万美元获利大幅反转。同时,公司现金馀额锐减4600万美元、仅剩1.55亿美元,在未来12个月内即将到期的债务高达约5亿美元。
富士软片转型为跨足医疗、材料、数位影像的科技公司
柯达曾以“底片、相机、冲印”的三合一模式筑起高壁垒,1975 年工程师甚至率先开发数位相机原型。然而,高层认为数位会侵蚀底片业务,将产品雪藏,埋下日后危机。
1990 年代初,柯达仍仗著底片霸权安于现状,却忽视竞争对手佳能(Canon)、索尼(Sony)已抢先进入数位领域,2000年后更主导DSLR(单眼数位相机)高端市场。如今,佳能不只在相机领域具有领导地位,也是全球最大影印机、医疗影像装置制造商之一。
至于尼康(Nikon),虽然相机市占下滑,但仍在显微镜、半导体光刻机领域具有竞争力。
而柯达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是日本富士软片(Fujifilm),其底片、相纸、相机领域是全面对标柯达,在2000年后快速多角化布局,投资医疗器材(内视镜、诊断影像)、化妆品(ASTALIFT)、功能性材料(薄膜、光学涂层),成功分散风险并避免破产,现今年营收约2兆日圆,转型为跨足医疗、材料、数位影像的科技公司。
柯达则因资金压力,2007年以25.35亿美元出售医疗影像部门换取现金,押注数位相机与喷墨印表机却连连失利,最终在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负债高达67.5亿美元。分析师指出,柯达投入巨资于竞争的红海市场,既烧钱又缺乏差异化,成为失败主因。
柯达的底片与相纸,全球市占率一度超过七成。(法新社)
“赚的少、亏损多”重整后仍难翻身
柯达在2012年首度申请破产,2013年9月进行重组,业务重心转向高端材料与化学品、制造业及医药领域,但13年过去了,却再一次陷入“倒闭传闻”,主因是多条业务线“赚不到钱”,导致财务持续恶化。
专家指出,现今柯达主力业务是“赚的少、亏损多”,是导致营运未能成功提振的主因。数据显示,印刷部门是柯达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高达67.68%,今年第二季该部门营收为1.78亿美元,但实际却亏损400万美元,显示印刷业务并未成功转型或提升效率。
相较之下,柯达在 2007 年出售给加拿大私募基金 Onex 的“医疗影像部门”,成立新公司 Carestream Health 后至今仍活跃市场。其数位医疗软体与牙科影像产品在中国、印度、美国及欧洲拥有稳定大客户群,成为持续创造现金流的业界玩家。分析师指出,医疗与工业影像产品毛利高、需求长期稳定,1990 年代耗材毛利率普遍超过 40%,远优于消费性相机与相纸业务。
至于柯达保留的工业影像,部分整合进 Advanced Materials & Chemicals (AM&C) 部门,涵盖工业用特种胶片(如非破坏检测 X 光片)、功能性化学品(涂层、薄膜材料)等,市场集中于美国与欧洲的能源、航太及电子产业,年收入约 3 亿美元,为柯达少数能带来正向现金流的板块。
尽管柯达强调公司不会倒闭,并计划动用退休金资产偿债,未来有望打造“接近无负债”的资产负债表,但专家认为前路依旧崎岖。随著数位与手机影像技术快速进步,柯达传统底片与相机业务更显边缘化,而竞争对手富士则凭借多角化布局成功转型,倘若柯达无法加速寻找获利新支柱,前景仍难言乐观。
来源:跟着波叔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