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RWA与稳定币:从核心区别到全球监管,数字资产路在何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1:35 2

摘要:数字经济的浪潮之下,真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 RWA)的代币化和稳定币已成为两大备受瞩目的焦点。前者被誉为“连接万亿级传统资产与区块链世界的桥梁”,后者则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然而,两者在概念、功能与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

引言

数字经济的浪潮之下,真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 RWA)的代币化和稳定币已成为两大备受瞩目的焦点。前者被誉为“连接万亿级传统资产与区块链世界的桥梁”,后者则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然而,两者在概念、功能与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引发了全球监管机构的深刻思考:面对这些金融新物种,是应如临大敌、严令禁止,还是应积极探索、合规监管?

作为一名深耕于数字经济领域的中国律师,本文将为您深度解析RWA与稳定币的核心区别,梳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最新监管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路径选择。

RWA,即真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是指将具有真实价值的链下资产(如房地产、债券、股权、艺术品甚至碳信用额)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转化为区块链上的数字代币的过程。每个代币都代表了对标的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或其他相关权益。

价值来源:RWA代币的价值直接锚定于其所代表的真实世界资产的价值。资产的质量、现金流和市场公允价值是其价值的核心支撑。核心功能:其核心在于资产的数字化与流动性提升。通过代币化,原本流动性差、投资门槛高的资产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份额,实现7x24小时的全球交易,从而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本效率。例如,一栋商业地产可以通过发行RWA代币,让全球投资者以极低的门槛参与投资。

稳定币(Stablecoin)是一种旨在维持稳定价值的加密货币。为了实现“稳定”,其价值通常与某一或一篮子法定货币(最常见的是美元)、大宗商品或其他资产挂钩。

价值来源:稳定币的价值来源于其发行方持有的储备资产。根据储备资产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法币抵押型:如USDT (Tether) 和 USDC (USD Coin),发行方声称按1:1的比例持有美元或等价的高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加密资产抵押型:如DAI,通过超额抵押其他波动性较大的加密资产(如以太坊)来维持稳定。算法型:曾尝试通过算法模型自动调节供需来维持价格稳定,但在Terra/Luna崩盘后,其可行性受到严重质疑。核心功能:稳定币的核心功能是作为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在波动的加密市场中,它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并成为连接加密世界与法币世界最重要的桥梁,广泛用于数字资产交易、跨境支付和DeFi借贷等场景。RWA: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倾向于将大多数RWA代币视为“证券”,并依据经典的“豪威测试”(Howey Test)进行判断。这意味着RWA的发行、交易需遵守联邦证券法的严格规定,包括注册、信息披露等要求。虽然尚未出台专门针对RWA的法案,但其监管思路是“技术中立”,即穿透形式看本质,将现有金融法规延伸至代币化资产。稳定币:经历了多年的讨论,美国在2025年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GENIUS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该法案为支付型稳定币建立了联邦层面的监管框架,要求发行方必须是获得许可的存款机构或非银行实体,并强制规定了100%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定期的审计和信息披露。此举旨在将稳定币纳入传统金融监管的轨道,防范金融风险。

欧盟于2023年正式生效的《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是全球首个针对加密资产的综合性监管框架。

RWA:MiCA主要规制的是加密资产本身,对于被认定为“金融工具”(即证券)的RWA代币,则仍由各国现行的证券法(如MiFID II)监管。MiCA的思路是为加密世界划定清晰的法律边界,凡是落入传统金融定义的,一律适用现有规则。稳定币:MiCA对稳定币进行了重点规制,并将其细分为资产参考代币(ARTs)和电子货币代币(EMTs)。两者都面临严格的发行方授权、资本金要求、储备资产管理和信息披露义务,尤其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稳定币,将受到欧洲银行管理局(EBA)的直接监管。

作为亚洲领先的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在拥抱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也注重建立稳健的监管“沙盒”和框架。

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通过其“守护者计划”(Project Guardian),积极与业界合作探索资产代币化的潜力。对于稳定币,MAS已出台明确的监管框架,对发行超过500万新元的单币种稳定币(SCS)实施严格监管,确保其价值稳定和储备充足。中国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明确将虚拟资产作为其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2025年8月1日,香港金管局(HKMA)正式实施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制度。同时,在RWA领域,香港证监会(SFC)也发布了相关指引,为代币化证券的发行和销售提供合规路径。值得关注的是,大量中资金融机构正积极利用香港的政策窗口,试水RWA产品的发行与管理,将香港视为连接内地资产与全球数字市场的关键节点。

中国内地对虚拟货币交易和ICO等活动一直持严厉禁止态度,旨在防范金融风险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稳定币:任何私人机构发行的、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都是不被允许的。然而,近期有迹象表明,决策层正在研究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可能性,并将其视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新路径。这反映出一种务实的态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利用稳定币的技术优势服务于国家战略。RWA:虽然内地禁止虚拟货币交易,但对于RWA背后的“资产数字化”技术和理念并未完全关闭大门。将区块链技术用于提升资产流转效率、服务实体经济,符合国家“数字中国”战略。通过香港市场的实践探索,内地可以为未来RWA的合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面对RWA和稳定币,一刀切的“禁止”或无条件的“放任”都非最优解。作为法律专业人士,我们主张基于其不同属性和风险,采取差异化的监管策略。

“堵”住投机之门,严守风险底线坚持对虚拟货币交易的严禁立场:继续严厉打击与实体经济脱节的虚拟货币投机炒作活动,特别是防止私人发行的算法稳定币等高风险产品向境内渗透。强化金融防火墙:确保数字资产的风险不会无序传导至传统银行和金融体系。“疏”通创新之路,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利用香港作为RWA“试验田”:支持内地机构在香港的合规框架下,深入探索RWA的业务模式、技术标准和法律实践,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资产、绿色金融等领域,为内地未来制定相关政策积累经验。审慎研究主权数字货币与合规稳定币:在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e-CNY)的同时,深入研究由国家主导或严格监管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探索其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优化跨境支付体系中的作用。

RWA与稳定币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描绘了数字资产的未来图景。RWA代表了资产的未来形态,而稳定币则关乎货币与支付的演进。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简单的“禁止”无异于刻舟求剑,而清晰、审慎、与时俱进的合规监管,才是释放其巨大潜力、同时驾驭其潜在风险的唯一正道。

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也要以更开放和务实的姿态,利用好香港这一独特的桥头堡,稳妥地探索数字资产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新范式。在这场关乎未来的全球竞赛中,谁能率先建立起最平衡、最有效的监管治理体系,谁就将掌握下一代数字经济的主动权。

来源:律眼观神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