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蒲贺良,汉族,2002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8余项校级及以上荣誉,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航天智慧物流组全国总决赛三等奖、iCAN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二
National Scholarship
国奖风采录
蒲贺良,汉族,2002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8余项校级及以上荣誉,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航天智慧物流组全国总决赛三等奖、iCAN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等10余项省级及以上竞赛奖励。
蒲贺良,在科技的广袤天地中不断探索前行,以对代码的热爱为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从懵懂孩童时对智能手机的好奇,到大学阶段在学术与实践领域的大放异彩,他用坚持和智慧诠释着梦想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技术的星辰大海迈进。
01
萌芽・初窥技术之门
小学时期,蒲贺良第一次接触智能手机,那一刻,他对科技的好奇与热爱被瞬间点燃。那是一款简单的触摸屏设备,但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被手机屏幕上滑动的图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各种新奇的功能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他开始对这些智能设备背后的工作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通过葫芦侠这个科技社区学习刷机和root的技巧,这些复杂的操作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他不畏艰难,一步步跟着教程操作,有时候甚至需要反复尝试多次才能成功。蒲贺良的这些早期技术实践,虽然有时候会让手机暂时无法使用,家里现在还有很多无法使用的手机,但这些并没有阻止蒲贺良对技术的热爱和探索。
这些早期的尝试,尽管有时会以失败告终,却成为了他技术成长道路上宝贵的经验。每一块无法启动的屏幕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教训,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
02
进阶・勇攀专业高峰
大学伊始,蒲贺良被调剂到电子信息专业,却未放弃对编程的执着追求。大一期间,他凭借坚韧意志迅速掌握专业知识,并积极拓展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习。凭借出色成绩和对计算机的热爱,成功转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新专业后,他不仅保持了在电子信息专业学习时的勤奋和热情,更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深入探索计算机科学的广阔天地,成绩始终保持专业第一并加入了学院的自动化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复杂的ROS系统成为他新的挑战。他迎难而上,与同学深入钻研电子技术,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提升自我。随着对 ROS 的精通,他投身智能车技术研究,带领团队攻克难题,技术与协作能力大幅提升,为竞赛之路铺就基石。2023年暑假,蒲贺良带领团队在智能车竞赛的舞台上屡获佳绩,先是前往北京参加选拔赛,随后又转战重庆参与全国总决赛。在这些紧张激烈的赛事中,凭借出色的技术实力和团队合作,荣获华东赛区二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展现了他们在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在压力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蒲贺良的竞赛经历不仅限于智能车领域。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他负责关键的数据分析工作,并助力团队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在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他基于青云1000嵌入式AI开发板的智慧物流机器人项目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以及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智慧医疗创意组中获得华东赛区二等奖。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技术能力,也提升了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从智能车竞赛到市场调查、创新创业等大赛,蒲贺良屡获佳绩。他在赛场上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不断突破自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技术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无限潜力。
03
升华・拓展学术边界
蒲贺良深知学术无边界,积极投身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特训营中,与各地专家学者深入对话。在这里,他汲取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知识,收获了专家的宝贵经验与见解,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对智能技术的深度思考。这次交流犹如一盏明灯,为他后续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指明了新方向,也为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让他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探索技术的未知领域。
同时,他不仅是学术领域的佼佼者,也是技术传播的积极分子。以 “计算机小混子” 为笔名在 CSDN 平台发表 134 篇技术博客,涵盖编程基础到前沿动态,收获超 21万阅读量和众多收藏关注,为广大技术爱好者搭建了学习的桥梁,展现出技术人的担当与情怀。
蒲贺良的故事,是一首激昂的奋斗之歌,激励着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学子,在追求知识与技术的道路上,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勇敢追逐自己的星辰大海,书写属于自己的荣耀篇章。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