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伊娃娜·奇米勒斯卡 | 在创作中探寻人性的深度与温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1:07 2

摘要:波兰插画家、绘本作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Iwona Chmielewska)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深刻的哲学思考独树一帜,她用布料拼贴、使用多样化的着色技法,构建了一个既充满想象力又富含哲理的绘本世界。她曾4次入围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3次斩获博洛尼亚童书展最佳童

波兰插画家、绘本作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Iwona Chmielewska)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深刻的哲学思考独树一帜,她用布料拼贴、使用多样化的着色技法,构建了一个既充满想象力又富含哲理的绘本世界。她曾4次入围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3次斩获博洛尼亚童书展最佳童书奖,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无数读者。近日,国际君对伊娃娜进行采访,请她分享其创作经历、理念以及《麻烦的裂缝》《寓言》背后的创作故事。

伊娃娜·奇米勒斯卡

从阅读到创作,寻找绘本中的平衡之美

伊娃娜的创作之路始于对阅读的热爱。童年时,其父亲不仅引导她阅读绘本,还让她接触到一些给成人看的诗歌,多元的阅读体验为她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很幸运我成长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波兰,那时候有很多‘漂亮’的书,”她回忆道,“我爸爸会给我提供各种类型的读物,包括一些儿童杂志等。那时候我所钟爱的读物从来不是专为儿童打造的,它们没有艳丽的色彩,也没有一味展现生活中的快乐,而是直面这个世界不那么美好的、令人忧伤的一面,同时为我揭开世界上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因为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所以图书成为陪伴她最久的伙伴,她说:“在波兰的冬日,天早早暗下来,我无法外出玩耍,只能窝在家里一页页地翻阅图书,阅读时光随之也变得非常长。”

《有麻烦了!》

《上学的路》

在绘画方面,伊娃娜并非早慧的孩子。在幼儿园,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绘画,但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真正系统性地学习绘画是在大学时期,但当时她最想学的是数学。这段经历让她意识到,艺术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

伊娃娜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她曾提到,荷兰和意大利的建筑对她创作启发很大,建筑中的比例平衡让她明白创作绘本时应努力保持视觉和图书结构的平衡,在欢乐和忧愁、光与影之间找到平衡点。“建筑就像数学一样,但每座建筑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她解释道,“若想让一座房子洋溢着温馨,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收获幸福,那么必须精心维持平衡,确保比例和谐。”

用绘本邀请读者共写故事

伊娃娜的作品以布料拼贴、多样的着色技法,以及充满想象力、创造力与哲学深度的内容著称。她表示:“我始终对图文并茂的绘本情有独钟,书中文字简短精妙,与画面相辅相成,而非单纯地对画面进行描述。这些文字宛如质朴无华的诗歌,摒弃了华丽的辞藻堆砌与刻意炫技。创作时,我有时会先写好文字再绘制画面,有时则会先绘制画面再配上文字。”

《寓言》

伊娃娜以今年6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出品的新书《寓言》(Fables)为例,这是她首次尝试无字绘本。在创作之初,她曾计划在构思好图像叙事、人物登场顺序和故事结局后撰写文字,但最终发现任何文字都会削弱画面的感染力,剥夺读者创造性解读的机会。“在我看来,想让作品既简洁直白又留有广阔的解读空间,绝非易事。作为创作者,我必须严格约束自己、精准把控内容,才能为读者保留充分的解读自由。”她解释道,“这部作品虽然无字,但蕴含着比我其他作品更丰富的话语。每位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为书中的情节添上自己的构思,而每种解读都合情合理。在我精心设计的情节中,读者非常自然地展开哲学思考,提出深奥的问题,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及其错综复杂的本质。”她想通过这部作品邀请各位读者到她的图画世界中,让整个叙事敞开,不受任何限制,让每位读者用自己的想法来充实内容。

《麻烦的裂缝》

作为《有麻烦了!》(Klopot)的续作,《麻烦的裂缝》(A Crack Has Appeared!)讲述了母亲在女儿出门上班后,试图帮忙熨烫衣服却意外在地砖上砸出一条裂缝的故事。“母女之间的情感纽带至关重要,但相比于《有麻烦了!》,该书中的很多情节更加神秘。我们无从知晓是谁、以何种方式修复了这段破裂的关系。”伊娃娜强调,书中内容虽未直接融入其童年回忆,但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早已深深烙印在其心底。“每位女性都是自己母亲的女儿,即便她自己可能并未育有女儿。”她说:“我已为人母,有2个女儿和2个儿子,因此书中可能会有我个人的生活体验。但我希望这部作品不仅对我具有疗愈意义,更希望它让更多人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展现所有母亲共有的心境:她们内心的愧疚尽管满怀善意,却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以及无尽地自我剖析与反思。”她强调,不完美本就是为人父母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主题。“世间没有固定的规则可循。”她说:“有时我们的本意会被完全误解,即使我们已倾尽全力,一些行为仍可能激起矛盾冲突。最亲密友人间的关系,往往受神秘莫测的情感、未满足的期望、隐含的失望以及矛盾心理所左右,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皆如此。”

守护绘本的诗意与哲思,灵感无国界

据伊娃娜观察,目前波兰图书市场尽管图书品类非常丰富,但很多书店仍在不断关闭,阅读人数也不断下降。随着纸张和印刷成本不断上涨,很多波兰出版商无力承担图书制作的费用。她表示:“很多作者和插画师处境非常艰难。10年前,波兰图书曾在国际舞台上初露锋芒,然而那样辉煌的时代如今已然落幕。”因此,近年来其很多书都由韩国出版商出版,而非波兰出版商。“我始终以儿时与成年后内心渴望拥有的图书模样为蓝本进行创作。”她说:“我按照自己的方式挥洒灵感,不被商业利益左右,始终执着于探寻作品的意义。我创作的作品,既适合人们独自细细品味,也能成为孩子与成人之间对话的桥梁,激发他们对世界及其复杂本质的深刻思考。”

伊娃娜·奇米勒斯卡的小型作品展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展出。

伊娃娜的作品常常引发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共鸣。谈到是否尝试在创作中融合其他国家文化元素,她透露,当她为中国或韩国作者的文本绘制插图时,会尽力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但并非每次都能成功。“在波兰,鹤群会在春天翩然而至,但模样与中国的鹤有所差异,因此在为中国作者的绘本绘制插图时我会尽力描绘出中国鹤的独特风姿。同时,前段时间的中国之行让我意识到,在为曹文轩的《铁环兄弟》绘制插图时书中绘制的荷花和荷叶与中国本土的荷花和荷叶并不很相像。此外,我努力刻画中国人的面部特征,但这对我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正如对中国插画师而言,精准描绘波兰人的形象也绝非易事。”

谈及持续创作的动力是什么,伊娃娜坦言这是个秘密。“我也不知道那些灵感是怎么来的,”她说,“有时我会在某一时间完全没有灵感,坐在桌前什么也画不出来。然后突然有一天,我看到某个事物,我的脑子里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我就迅速将这个想法变成一本书。”这种灵感的闪现让她能够不断创作出新颖且有意义的内容。

传统图书蕴含无限潜力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技术对传统童书阅读体验的冲击时,伊娃娜表示自己对这一话题没有太多深入思考。“我不太喜欢多媒体”,她说,“对我而言,多媒体内容太过繁杂,我的大脑难以完美地将多种媒介同时整合消化。在我心中,图书或许将永远以传统的纸质形态存在,这种形式能在读者的脑海里激发出无限的互动想象。你可以随意翻动、摆弄图书,折叠书页,还能在脑海中让静止的人物动起来,想象书本画面之外的场景。在我看来,传统的图书潜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正因如此,它比那些炫酷的多媒体更具互动魅力。”

2025年7月10日,“打开绘本的N种方式”活动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举办。

对于刚入行的绘本作家和插画师,伊娃娜给出了非常朴实的建议:“多阅读其他作者的作品,学习他们丰富多样的叙事技巧;沉浸于优秀文学作品的滋养,漫步博物馆感受艺术的熏陶,走进森林聆听自然的低语,仰望云朵捕捉天空的变幻,观察飞鸟、动物与花朵的灵动,这些体验至关重要。”她强调,要富有同理心,试着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不要试图展现与书写一切,应给读者留下大量自由空间。“若你尚年轻,仍在不断探索,就应无所畏惧从你亲近或崇拜的人那里获取灵感,这会是一个绝佳的起点。跟随内心的指引去做,真诚地去做。不要被失败所吓倒,保持耐心。如果创作图书注定是你的使命,那么无论遭遇何种困境,你都终将成为一名创作者。”

编辑:赵依雪

初审:许惟一

复审:渠竞帆

终审:高德明

你“在看”我吗?

留言区等待有态度的你👇

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