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就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手机,说不定刷到的搞笑视频、感人故事,甚至是那些煞有其事的“新闻”,都是AI的“杰作”。它们以假乱真的本事,常常让我们看得一头雾水,傻傻分不清真假。不过别担心,从今年9月1日起,
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就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手机,说不定刷到的搞笑视频、感人故事,甚至是那些煞有其事的“新闻”,都是AI的“杰作”。它们以假乱真的本事,常常让我们看得一头雾水,傻傻分不清真假。不过别担心,从今年9月1日起,这种乱象将得到有力整治!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所有AI合成内容都要“亮明身份”啦,再遇到没按规定标识的,举报就完事儿!
先给大家划个重点,以后只要是AI生成或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乃至虚拟场景等信息,都得有专属“身份标识”。这标识就好比给AI内容贴上了一个显眼的“我是AI造”的小标签,让我们一眼就能识别。
标识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显式标识,简单直白,能让咱普通人一眼就看出来。比如,AI生成的图片,会在角落大大方方地标注“AI生成”;视频播放时,开头或结尾会有清晰的语音提示“本视频由AI合成”;要是AI创作的文章,开头也会明明白白地写上“本文由AI创作”。另一种则是隐式标识,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平台和相关部门通过技术手段能精准检测出来,就像是给AI内容加了个隐藏的“身份证”,关键时刻一验便知真假。
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给AI内容加标识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AI技术发展迅猛,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些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利用AI合成假新闻、假照片,误导大众。更有甚者,不法分子通过AI换脸、合成声音进行诈骗,让不少人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就拿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AI合成明星直播带货事件来说,消费者满心欢喜地冲着明星去买东西,结果却被“假明星”忽悠了,这多让人窝火。有了标识,大家看到AI内容心里就有底了,能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也方便追究那些利用AI作恶之人的责任。
对于开发AI工具、提供AI服务的公司和平台这些服务提供者来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给生成的内容加上标识。要是提供下载、复制这些内容的功能,也得保证文件里带着标识。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在审核上架应用的时候,得问清楚人家有没有提供AI生成服务,还要仔细检查标识相关材料。咱普通用户如果用网络服务发布AI生成的内容,也要主动声明,用平台提供的标识功能做好标记。而且,任何人都不能恶意删除、篡改、伪造这些标识,否则就要承担法律后果。
以后再刷到没有标识,却疑似是AI合成的内容,大家千万别犹豫,赶紧录屏或者截图,向平台官方客服举报,也能直接向相关监管部门反映。这样一来,网络环境将变得更加干净、真实,我们看内容的时候也能更加放心。大家对AI内容标识这件事怎么看?觉得这个规定能有效整治网络乱象吗?欢迎在评论区一起畅所欲言,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柒乐多养生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