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9日,新余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渝水一大队民警廖松海在早高峰执勤后,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水,手机铃声便接连响起。记者的采访不时被打断。其间,一名群众咨询事故处理流程,他细致解答,临别时还不忘叮嘱群众安全出行。
为遵守交规的群众点赞(图/受访者提供)
8月19日,新余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渝水一大队民警廖松海在早高峰执勤后,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水,手机铃声便接连响起。记者的采访不时被打断。其间,一名群众咨询事故处理流程,他细致解答,临别时还不忘叮嘱群众安全出行。
这样的场景,是廖松海工作的日常。自今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廖松海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00余起。
总结“三步执法”工作法
在成为警察前,廖松海是一名教师。2011年,23岁的他怀着对警察职业的向往,穿上了警服。“其实老师和警察都有教育的属性。老师教知识,警察教规则。”廖松海说,身份转变了,但“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感却始终未变。
每次遇到群众对交法不了解、缺乏安全常识时,廖松海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努力帮助群众养成文明出行的好习惯。
廖松海所在中队的片区情况特殊:1所大学、3所中学、5所小学组成了“学区矩阵”,新钢集团等企业带来的“货车洪流”,交通管理压力较大。廖松海每天都在学校“护学岗”与企业货运通道间无缝切换。
“你知道刚才的行为有多危险吗?”有一次处理群众骑电动自行车闯红灯时,廖松海并没有急着开罚单,而是掏出手机,给对方看了一段事故视频。当事人从一脸的不服气逐渐开始后怕,当即向廖松海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一定会遵守交通法规。
这就是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三步执法”工作法:先指出违法事实、讲清危害后果,再讲明法律依据,最后给出整改建议。
这种执法方式不仅化解了矛盾,更赢得了理解。2024年,他现场执法的6段视频被公安部、中国警察网采用,成为暖心执法的范本。
此外,该大队与新余市渝水区盲人院结对帮扶已30余年。廖松海和同事定期送去生活物资,更带来温暖的陪伴。这种细致关怀也延伸到日常工作中:为急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帮助走失儿童寻找家人……
2023年,廖松海获评“新余好人”,这份荣誉是对他多年来暖心服务的认可。
“跟着海叔学安全”
3月26日,在新钢集团的法纪警示教育讲座上,廖松海一开场就发问:“喝多少酒算酒驾?”吸引在场人员的关注后,他通过播放交通事故现场视频,讲解真实案例,生动剖析酒驾醉驾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代价。
廖松海还详细讲解了酒驾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并提醒:“很多人以为摩托车不算机动车,或者喝点啤酒没关系,但法律认定标准是一样的。”直击常见误区,破除侥幸心理。
2019年,廖松海把渣土车开进校园,让学生坐在驾驶座上体验驾驶员盲区;在农村祠堂,他的交通安全“脱口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同时让交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廖松海化身“海叔”,与当地“网红”合作拍摄“三零一戴”情景短剧,单条播放量突破500万次;“海叔说交通”系列累计播放111.6万次,评论区满是“跟着海叔学安全”的留言。今年,他参与拍摄的“魔性宣传”系列视频成为爆款IP,全网播放量破千万次,网友纷纷在线催更。
从警14年来,廖松海先后获得全省道路交通管理先进个人、新余市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连续7年被评为新余市优秀公务员。但在他看来,最好的奖励是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来源:新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