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2日,长城钻探西部钻井分公司70051队施工的榆37-3ZH5井顺利完钻。这标志着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国内首座非全封闭低渗透砂岩储气库——榆37储气库的钻井工程历经三年攻坚全面竣工。
中化新网讯 8月22日,长城钻探西部钻井分公司70051队施工的榆37-3ZH5井顺利完钻。这标志着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国内首座非全封闭低渗透砂岩储气库——榆37储气库的钻井工程历经三年攻坚全面竣工。
抢进度,提高生产效率
据悉,榆37储气库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调峰能力最强的“地下粮仓”,设计总库容97.2亿立方米,工作气量27亿立方米。在冬季高峰供气期,可实现日采3000万立方米天然气输往下游用户,为保障北京和陕西地区民生用气发挥重要作用。
西部钻井二级专家朱春光介绍:“榆37储气库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储气库在地质构造上‘上下有盖,四周无边’,具有‘想封封不住、想注注不进、注进难采出’的特性。”自2022年6月17日首口井开钻以来,项目建设还遭遇了地企协调多、手续审批难、交叉作业多、安全管控难等问题。
为攻克这些难题,长城钻探公司专门成立储气库建设生产运行和技术保障领导小组,采取日汇报、周碰头、阶段总结的运行模式,确保问题“日清日结,事不过夜”。该公司制订“每日清单”,开展“红黄绿”时效分析,及时解决难点堵点,全力提升生产运行时效。同时,紧跟施工进度,定期开展拆搬安作业、各开次施工周期分析,第一时间找到生产进度落后原因,消除“肠梗阻”。在物资采购方面,该公司加快工作节奏,专人跟踪特殊工具采购进度,仅用45天就完成原计划5个月的采购周期。3年时间内,累计完成11口注采井钻井工程配套建设任务,各开次中完井作业时间较区块平均周期缩短2~4天。
攻难关,筑牢技术支撑
西部钻井榆林区域主任工程师谭军表示:“高质量完井作业对储气库项目实现设计库容至关重要。”因此,公司采取每下一根套管就测试一根的方式进行气密封试压,确保每口井套管串的气密性完好。
针对榆37储气库区域压力系数低、地层承压能力弱,水平段钻进过程中井筒易失稳、垮塌、卡钻及漏失风险高等难题,长城钻探公司精心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提前完成“纸上钻井”方案,应用无土相低伤害酸溶暂堵钻井液体系,有效解决储层泥岩夹层垮塌问题,防止水平井段泥岩坍塌造成遇阻、卡钻。
在工程管控方面,根据设备升级后的实际性能,结合地层条件,深挖技术模板提升空间,释放钻机施工能力,大胆推进三大两高“激进式”钻井参数,提升了钻井时效,三开水平段钻井周期较设计周期平均缩短10天。为了保障储气库施工井的固井质量,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井下情况,“一井一策”合理调整扶正器类型和使用数量,应用专业软件模拟验证套管居中度,优化施工排量和浆柱结构,改善水泥浆在不规则井眼中的顶替效率。3年间施工井井身质量、固井质量均为100%,其中由西部钻井70051队承钻的榆37-3ZH1井,一举刷新国内储气库水平段最长及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水平井水平段最长纪录,公司先后收到中国石油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和长庆油田的贺信、表扬信。
保安全,守住HSE底线
西部钻井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建华表示:“榆37储气库是国家发改委、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及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安全高效完成榆37储气库钻井工程作业,是项目顺利投产的关键。”
安全是保障施工过程平稳有序推进的坚固盾牌。长城钻探公司针对榆37储气库施工过程风险源,在吊装施工、交叉作业、交通运输等方面梳理出12项风险点,围绕施工进展开出“每日风险公示清单”,从源头斩断事故链条。同时,该公司不断强化对参建队伍的安全教育和专项培训,保证人员熟悉井下及周边环境、人机磨合到位,打牢安全平稳施工的根基。
“我们成立HSE自主管理小组,每天采用岗位巡回检查、视频回放等手段强化自主安全监管,全面识别、管控各类危险源、危害因素和危险事件,2024年成为中国石油集团首批HSE免检队。”西部钻井50295队井队长刘杨说。
与此同时,长城钻探公司狠抓井控制度责任落实,严格过程管理,坚守红线底线,坚决杜绝重大井控险情、井喷和责任溢流事件。同时,该公司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技术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抓住关键时期风险管控,重点做好雨季、冬季等季节性安全风险防控和“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特殊敏感时段升级管理。持续推进标准化示范队提质升级与推广,以标准化操作培训为抓手,规范现场安全管理,提升基层人员安全素养与实操技能,全面夯实基层安全基础。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