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资产如何运营?从“空置楼”到“网红打卡地”!(全程干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0:51 1

摘要: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手握核心地段的商业楼,挂出“招租”横幅半年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招满商户,半年后却因经营不善集体退租;明明投入百万改造,租金收益却连成本都覆盖不了……在“存量资产”取代“增量开发”的今天,商业资产的招商运营早已不是“挂横幅、等客来”的简单游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手握核心地段的商业楼,挂出“招租”横幅半年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招满商户,半年后却因经营不善集体退租;明明投入百万改造,租金收益却连成本都覆盖不了……
在“存量资产”取代“增量开发”的今天,商业资产的招商运营早已不是“挂横幅、等客来”的简单游戏。它是一场“精准定位+生态构建+精细化服务”的系统战,更是“让资产从沉睡到苏醒,从苏醒到增值”的价值魔法。
本文结合山东财欣、江门长堤等10+个实战案例,拆解商业资产招商运营的底层逻辑,告诉你“如何让商户愿意来、留得住、赚得到”,最终实现“资产方、商户、消费者”三方共赢。

很多人对招商运营的误解是:“把铺子租出去,收够租金就算成功。”但在消费升级与城市更新的浪潮下,这种“产品思维”早已过时。
真正的招商运营,本质是“生态构建”——将商业资产打造成“生活方式载体”,连接商户、消费者与周边社区,形成“需求-供给-反馈”的良性循环。
举个例子:山东财欣“悦来”品牌旗下的悦来•文华里项目,原本是闲置的行政办公楼,改造后定位为“非遗手作+艺术展览+特色餐饮”的体验式消费场地。这里不仅引入了老济南面塑、鲁绣等非遗工坊,还搭配了咖啡轻食、文创书店,甚至定期举办“城市更新”主题论坛。看似“不务正业”的组合,却让项目租金溢价率较改造前提升40%,更成为济南老商埠区的“文化打卡地标”。
这背后的逻辑是:商业资产的价值不再由“面积×租金”决定,而是由“能吸引多少人、停留多久、产生多少消费”决定。因此,招商运营的第一步,是从“房东”思维转向“生态运营者”思维——你不是在“招租”,而是在“筛选能一起创造价值的伙伴”。

定位错了,努力全白费。很多项目招商失败,根源在于“定位模糊”:既想吸引高端品牌,又舍不得放弃低端客群;既想做“社区商业”,又盲目模仿商圈模式。
精准定位的核心是“三维度分析”:区域需求、资产优势、客群画像,三者缺一不可。

做定位前,必须先回答一个问题:“这个区域缺什么?”
通过宏观政策(如“15分钟生活圈”规划)、区域人口(年龄结构、消费能力)、竞品业态(分布、品牌、客群)三个层面,精准定位“未被满足的需求”。
案例:重庆北碚天生街道的川仪大酒店盘活项目。前期调研发现,辖区商务接待需求增长30%,但高端酒店仅1家(入住率常年80%),中端酒店空白。因此,项目方引进重庆长安锦呈酒店,打造“住宿+餐饮+会议”综合功能,开业3个月入住率突破90%,填补了区域高端酒店的空白。

每处商业资产都有“先天优势”:可能是历史建筑的文化底蕴,可能是地铁口的交通便利,也可能是周边产业的聚集效应。
案例:山东财欣悦来•春光里项目,依托“15分钟生活圈”规划与老旧小区密集的现状(周边3公里内有5个大型社区,常住人口超10万),定位为“精致社区型商业”。通过“逛吃玩乐购”一站式场景设计,招商率达100%,日均客流量超5000人次,成为周边居民的“生活中心”。

定位不是“我想招什么”,而是“谁会来消费”。通过问卷调研、大数据分析(手机信令、消费记录)、场景观察,明确客群的年龄、职业、消费习惯与需求偏好。
案例:悦来•欣悦里项目针对济南CBD商务人群(平均年龄30-45岁,月收入2万+),定位为“小而美高端商业”,主推“轻奢零售+品质餐饮+定制服务”。引入观粤小馆(黑珍珠一钻)、松果餐厅(创意菜)等品牌后,餐饮区高峰期排队时长超80分钟,商务客群的“品质消费”需求被彻底激活。

传统招商是“点对点招租”,今天招个奶茶店,明天招个便利店,结果业态同质化严重,客流相互分流。
生态招商的核心是“以产业链为核心,以商户协同为目标”,通过“引入+赋能”模式,打造“共生共赢”的商户生态。

根据定位规划业态比例,避免“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恶性竞争。

社区商业:建议“30%餐饮(日常刚需)+50%零售(高频复购)+20%服务(增强粘性)”;历史文化街区:“20%非遗文创(文化体验)+30%特色餐饮(味觉记忆)+30%休闲娱乐(社交场景)+20%主题住宿(延长停留)”。
案例: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招商+改造+运营”一体化模式,引入汉庭酒店(解决游客住宿需求)、蓬江宾馆(融入侨乡文化元素)、敦煌娱乐城(丰富休闲业态),形成“吃、住、玩、购”闭环。2025年春节期间,街区酒店入住率达90%,餐饮营业额同比增长200%。

不是“谁给钱就招谁”,而是“谁能提升项目价值就招谁”。制定商户准入标准,优先选择“品牌影响力强、产品特色突出、运营能力强”的商家。
案例:悦来•春光里项目坚持“品质优先”,引入盒马鲜生(社区生鲜标杆)、星巴克(第三空间代表)、奈雪的茶(新茶饮头部)等知名品牌,同时扶持本地特色商家(如老济南酸奶、手工糕点)。既保证了客流的稳定性,又增强了项目的“本地烟火气”,商户存活率较普通项目高35%。

以核心商户为“锚点”,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
案例:重庆北碚天生街道的西大魔芋总部基地项目,将闲置校舍改造为现代化产业园区,引入西大魔芋总部与西研食品(核心企业),联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如魔芋种植基地)、下游电商服务商(如直播带货团队),形成“魔芋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较之前下降20%),更吸引了10余家相关企业洽谈入驻,推动了区域产业升级。

招商只是起点,运营才是“长期竞争力”。很多项目招商时“锣鼓喧天”,运营时却“门可罗雀”,问题就出在“重招商、轻运营”。
精细化运营的核心是“以商户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通过“服务赋能、场景创新、数据驱动”,提升资产价值与商户存活率。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涵盖入驻前的“工商注册、装修指导”,入驻中的“租金减免、营销支持”,入驻后的“运营咨询、人才推荐”。
案例:山东财欣商管公司为入驻商户提供“以投促招”支持(如保底租金+利润分成、1+1绑定招商),帮助商户降低经营风险。某新入驻的网红咖啡馆因初期客流量不足面临闭店,财欣商管通过“联合营销活动”(如“消费满50元送咖啡券”),帮助其月销售额提升120%,最终实现盈利。

通过“场景化设计、个性化服务、文化赋能”,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案例:悦来•文华里项目保留历史建筑风貌,植入“春芽”青年艺术家作品展、“非遗工坊”(如面塑、木版年画体验)、“城市更新”主题论坛等活动,将“老旧办公楼”变成“文化打卡地”。数据显示,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4.5小时,二次消费(如购买手作、餐饮)占比达60%。

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量、销售额、会员行为),优化业态布局、调整营销策略。
案例:悦来•春光里项目通过会员系统分析发现,“年轻客群(20-35岁)更偏爱下午茶与夜间娱乐”,于是增加了“网红咖啡馆、密室逃脱”等业态,年轻客群占比从30%增长至50%;通过分析客流量数据,调整停车场收费标准(高峰期涨价、夜间打折),停车场利用率较之前提升25%。

通过“品牌授权、管理输出、收益分成”模式,将成熟的品牌运营经验复制到其他项目,降低资金压力与风险。
案例:山东财欣“悦来”品牌已形成“城市体验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便利生活中心”三条产品线,通过品牌输出,与多家资产持有方达成托管运营协议。某县级城市的闲置商场经“悦来”团队改造后,租金从80元/㎡/月提升至150元/㎡/月,资产方年收益增加超200万元。

将文化元素融入商业运营,打造“可体验、可传播”的文旅场景。
案例: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依托“《狂飙》取景地”IP,引入文旅业态(如主题民宿、非遗手作),将“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2025年“五一”期间,街区客流量同比增长300%,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超2亿次。

通过“线上平台+线下场景”融合,提升消费者便利性与商户运营效率。
案例:悦来•春光里项目推出“线上商城+线下体验”模式,消费者可通过线上平台预订商品、预约活动(如手作课程),再到线下门店体验。数据显示,线上订单占比达30%,复购率较纯线下模式提升20%;通过“会员系统+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如向会员推送个性化优惠券),会员消费频次提升40%。

来源:阿龙资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