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兵原创散文:拥抱霈霖潮涌的黄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08:49 2

摘要:李迎兵,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普及部辅导教师。现为文联专业作家。市政协委员。已出版上市长篇小说《沐月记》《狼狐郡》《狼密码》《雨中的奔跑》《校园情报快递》及中短篇小说集《温柔地带》《美人归》等多部,共六百多万字。《文艺

作者简介:

李迎兵,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普及部辅导教师。现为文联专业作家。市政协委员。已出版上市长篇小说《沐月记》《狼狐郡》《狼密码》《雨中的奔跑》《校园情报快递》及中短篇小说集《温柔地带》《美人归》等多部,共六百多万字。《文艺报》和央视读书频道作过介绍。《温柔地带》由《滇池》与《小说月报》合办的“中国短篇小说精品展”推出,多家刊物转载。长篇小说《雨中的奔跑》曾获得首届张爱玲文学奖、入选山西省委三晋英才奖励计划,获得中国作协萧军研究会鲁迅-萧军杯奖,北京作协召开作品研讨会。新近的五十八万字长篇小说《沐月记》入选“中国专业作家典藏文库”,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上市,晋京津渝举办三十多场新书活动,获得诗经文学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举办第二十一届国际图书节前门大街《沐月记》专场。新著《霈霖花》。

拥抱霈霖潮涌的黄河

作者:李迎兵

遥想起站在川流不息的吴堡县和军渡段的黄河大铁桥上的感受。横跨两省的巨大的桥梁和隐没在水面下的河床在随着车流和浪涛一起剧烈抖动。哪怕是在二三十里的地方,人都能听到黄河雄浑奔腾而又杂色斑斓的喧哗。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杂色斑斓的喧哗,夹杂着特定地域性的原声录音,也从河岸的山村人家身上,感受到某种注定的,甚或又充满不确定的边缘性命运。在这儿,天空的颜色,太阳的颜色,黄河和大铁桥的颜色,来往船只和船工脸上的颜色,无不体现着一种执着恒定的表情。他们在不断地寻找和行走,其实每一次,都很艰难,都很用力。他们的身影要比那一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更具有震撼力。那是力量与美的霈霖壮歌。

我们知道,地域特征的边缘性,意味着文化地理结构重新整合的机遇特点,意味着具有天然接地气的某种山野优势,以及在突破和爆发中生成某种新生力量的可能。所以,我们才能在这色彩浓烈而又浩浩汤汤的滚动画轴中,体会到一种更为壮阔和雄浑有力的磅薄气势。

冬夜里,远处村庄,狗吠个不停。你沿着官道行进,隐约看到沟下面黄河闪闪烁烁着绚丽的霈霖银光。晋陕峡谷,卵石堆积,水草丛生,即便晚上也能够听到背后一片滩地里的蛙鸣声。一轮月亮在东天处悬挂着,黄河岸边有乱石踏出来的小路,有些地方被茂密的水草所遮盖,有些地方则随着河岸而曲里拐弯,水面上闪跃着银亮的月光。

这是大禹治水开始的圣地。两千四百多年前的离石邑城,与同属赵国的黄河边的孟门一衣带水,闻名遐迩。《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种咏唱,在我的《狼狐郡》里引用过,又在《狼密码》和《沐月记》里得到强化。我的这三部长篇小说是吕梁三部曲,也可划为军事战争历史题材范畴。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孟门黄河边的那句咏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穿越到《黄河大合唱》的时代,陡然间有了一种叠加的力道效果。吕梁支流与黄河交汇。眼前是老式的店铺外挂着各种招牌和旗幡,新鲜的吕梁特产数不胜数,有红枣和饸烙,有碗托和石头饼,从驼背上下来,山坡上有一群绵羊。端起一碗汤菜油糕,眼前就浮现着一片片漫山遍野的黄河滩红枣林带,一望无际。一切都在伺机而动,随着季节的变化,闻名海内外的柳林黄河滩红枣,个大肉厚,口感甜脆,一口咬下去回味无穷,尤其在这些特色店铺里每一箱红枣都有着精美的包装,加上瓶装的沙棘汁,以及纷纷纭纭的老街人流和黄河边搭起的舞台上男女伞头秧歌对唱,展现了一种奇异的色彩和美不胜美的人文景观。尤其,在黄河大铁桥上远望,就会更加体会到这种景观的极致效果。

黄河雄浑的浪涛从遥远处的天际而来,正在一泻千里地冲到更加缥缈不定的远方。九曲十八弯之后,会有壶口瀑布,会有三门峡关口,一路向南,然后再一拐,向东流入大海。鬼斧神工的奇观,让你不得不站在那儿久久地注视良久。遥望黄河,你会物我两忘,于天人合一的化境中,体会到千百年来吕梁历史文化的翻转,凝重,厚实,深沉,喧动,轰响,宛若黄钟大吕,犹如天谷足音,两岸被浪涛冲刷的痕迹,洋洋洒洒地飘落在历史沙尘里,形成了古老的吕梁文化之一页,筑起了坚实浑厚的黄天厚土的高贵品格。还能记得,树枝在晚秋的风中,摇来摆去。树叶都掉光了。

季节的转换难以抗拒。这就像迎面走来一个秃顶的老者,明晃晃的一片岛屿,驻留在头顶,四周稀碎的白发,狂舞在耳边和脑后。你只是想从椅子上站起来,与他打一声招呼,可惜秃顶老者,竟然还没有听见,一直行走着,消失过道的尽头。其实,你和他一样,生命一直在挣扎,但无法抗拒衰老。从个体的视角看,似乎有些悲哀,但放在更大的视角里,站在宏伟的黄河边,想起李白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也就觉得一切只是一幕情景剧,演完就演完了,还会有新的开始,新的轮回,新的机会。浮皮潦草之后,你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一下。你试图抓住第一个稍纵即逝的念想,匍匐在命运的边沿,大喊两声,看是否会有回音?

一阵氤氲之舞的力量,来自远处,却似乎是内心在蠢蠢欲动。你稳稳地靠在旁边的一棵树上,然后打量着黄河正在静悄悄的夜色里的风景。乍然看上去是千篇一律,但你仔细分辨,就会发现黄河在白天与黑夜的颜色,完全不同,幽暗的衰落中,又有呼唤黎明的新生喜悦。

想起小时候看得一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那片金黄色的叶子,直到严冬季节,依然在树上长着,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小说里,却是最后说明,那片叶子是画家故意画上的,为了激励颓唐的主人公活下去。正是这一点,让你感动,让你在黄河边,从碛口到军渡的路段,被几只野狗追逐下,一路狂奔着。夤夜的浪涛,恐怖而诡异。

你想从河岸上跳下去,但又没有。你在夤夜的狰狞注视下,还是退缩了。对了,也就是那次,碛口到军渡的黄河边,一辆过路的驴车上,跳下一个中年的大叔。他摘掉了两片瓦的棉帽,露出了亮闪闪的阳光岛屿一般的秃顶,宛若刚刚在脑海里闪烁而过的秃顶老者,很响亮地甩了一下手中的鞭子。他让你上车。

他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一明一暗地抽着自卷的烟叶。他让你也抽一根,烟叶子的劲儿很大,你对着驴的屁股咳嗽了好几声。当年十七岁的我,是第一次抽烟。那只脾性很好的驴子,依然不紧不慢地走着。我希望与秃顶大叔畅谈人生,展望未来。秃顶大叔不感兴趣。他和我一直在讨论着乡村植物学,以及下地时如何让种子撒得更加匀称,阳坡地和背阴地的不同收成。

我发现他就是山药蛋老作家笔下的某个代表性人物。夤夜之后的霈霖黎明,太阳会什么时候能够出来。你总在担心,却又满怀希望。夜路走久了,才会有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手里挥舞着一本《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心系飞往北京的航班上。

这个时候,黄河大铁桥上,低下头,依然能够看到亮闪闪的母亲河。我在想念着我心目中的那个北京姑娘,而拥抱黄河,在霈霖涌动的亮色中,似乎是她穿越千里时空在静静地叙述着什么。

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沐月记》直播专场

李迎兵在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沐月记》直播专场现场

北大纵横负责人王璞与李迎兵现场对谈

评论家杨府现场点评《沐月记》

诗人蔡诗华与李迎兵

北大于伟等与李迎兵合影

来源:作家李迎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