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咸安区广泛传颂着一位年轻医生的事迹,他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不过都是雨雪踏泥上门问诊的脚印,是诊室里俯身为患者调整枕头的弧度……可正是这些细碎如星光的片段,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勾勒出一位医者最本真的模样:当许多人追逐捷径时,他在诊室的灯光下研磨治疗
咸宁网讯(记者葛建伟)近年来,在咸安区广泛传颂着一位年轻医生的事迹,他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不过都是雨雪踏泥上门问诊的脚印,是诊室里俯身为患者调整枕头的弧度……可正是这些细碎如星光的片段,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勾勒出一位医者最本真的模样:当许多人追逐捷径时,他在诊室的灯光下研磨治疗良方;当不少人计较得失时,他把贫困患者的药费悄悄划掉。他,就是农工民主党咸宁市委会市直支部副主委、咸宁市六届政协委员,咸宁劲德医院主治医师、院长——罗劲。
今年36岁的罗劲,上世纪八十年末出生于咸安区永安街道南大街社区,2008年6月从咸宁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便踏入杏林,跟随父亲——咸宁名医罗建伟学医。2016年,在父亲支持下,创办起“咸宁劲德中医医院”,为患者解除痛苦,为百姓守护健康。8月25日,记者慕名走进院,“零距离”探访了罗劲的从医足迹,不禁发现了几点闪烁的“星光”。
受父熏陶 梦想成真
“受父亲的熏陶影响,从小我就萌发了当医生的梦想……”面对记者的采访,罗劲开门见山,对自己如何步入医门的情景,记忆犹新。
据罗劲回忆,二十多年前,少年罗劲时常趴在父亲诊所的那条板凳上写作业,鼻尖萦绕着艾草与酒精的混合气息。
“小劲,递块纱布。”父亲罗建伟一边给患者针灸,一边叫着罗劲。银针刺入患者穴位的瞬间,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些。“罗医生,您这手艺真神!”患者的赞叹、父亲额角的汗珠,和那双始终稳如磐石的手,使罗劲对父亲产生了崇拜敬仰之情。
2003年深秋,邻居张奶奶突发腰痛,疼得直不起身。罗建伟用祖传手法推拿半小时,老人竟能扶着墙慢慢走路。“要是我也能这样帮人治病就好了。”那晚,15岁的罗劲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医梦想,长大后为人治病,解除病苦。
2008年高考放榜,鲜红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永安街道罗劲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罗劲举着通知书冲进诊所,正在坐诊的父亲猛地抬头,老花镜滑到鼻尖:“好小子,真考上了!”父子俩相视一笑,诊室里的艾草香似乎都变得格外清甜。从此,罗劲步入医路。
几经磨砺 逐渐成熟
2013年盛夏,刚踏出大学门槛的罗劲,背着行囊回到咸安。“先从认脉开始。”父亲递给他三指宽的脉枕,“摸不准脉象,就别想拿针。”
第一个月,罗劲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练指力,对着经络图默背穴位。有次给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施针,因角度偏差没能到位。患者走后,父亲让他对着铜人模型反复练习,直到深夜诊室的灯光还亮着。“医者手上有千斤重,关乎病人的痛痒。”父亲的话他记了10多年。
2016年创办劲德中医医院时,罗劲遇到过棘手的病例。一位膝关节炎患者辗转多家医院,膝盖肿得像馒头。罗劲查阅医书,结合液波透骨疗法,每天亲自换药。半个月后,患者终于能正常走路,送来的锦旗上“妙手回春”四个字被阳光照得发亮。
2018年在市中医医院进修时,他跟着老师抄方,把厚厚的病历本记得密密麻麻。有次值夜班,急诊送来位中风偏瘫患者,他协助老师施针抢救,直到天亮才发现白大褂上沾着药渍。“那晚学会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医生的担当。”罗劲情不自禁地对记者说。
服务病人 胜似亲人
咸安区大幕乡的陈大爷至今记得,三年前罗劲冒雪上门问诊的情景。当时老人股骨头坏死复发,山路结冰不通车,罗劲踩着积雪走了两公里,到了就赶紧给老人检查、施针。“罗医生鞋上全是泥,手冻得通红,还先问我疼得厉害不。”当天,恰巧陈大爷也在医院就诊,说起此事,老人满脸是感激之情。
探访时,记者还获悉,在诊疗的间隙,罗劲还习惯与患者沟通、聊天,安慰患者。45岁的王女士患类风湿关节炎多年,情绪低落。罗劲每次诊疗都多留十分钟,给她讲康复案例,教她穴位按摩。“罗院长总说'病由心生,笑能治痛,现在我每天都给自己打气。”王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还有次深夜,值班护士打来电话,说一位脑梗塞患者突然烦躁不安。罗劲从家赶到医院,握着患者的手轻声安抚,直到对方平静下来才离开。第二天一早,他又出现在病房,查看患者的恢复情况。
对于家庭困难的患者,罗劲常常减免费用。去年冬天,他给贫困学生李奇(化名)治面瘫,不仅没收诊疗费,还自掏腰包买了中药,给李奇带回家服用。“罗医生,你真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也要考医科大学,毕业后像你一样当医生,为百姓治病。"李奇走后,罗劲在病床边发现他写给自己的字条。
认真履职 奉献社会
“作为农工党党员,要把医者的仁心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这是罗劲常说的话。2017年至今,他每年都参加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带着医疗团队走遍咸安的乡镇村落。
在双溪桥镇义诊时,他一上午接诊了58位村民,午饭就啃着面包站着解决。有位老人看不清药盒上的字,他就用马克笔把用法写在药袋上,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
作为市政协委员,罗劲提交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等提案,有的被采纳、有的得到领导充分肯定,有效地助推了咸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他还常去社区宣讲中医养生知识,PPT里的内容都是自己熬夜制作的,配上生动的案例,吸引了满场观众。
在捐资助学活动中,他常给孩子们讲自己的求学经历,鼓励他们努力读书。“知识能改变命运,就像中医能治愈病痛一样。”他资助的三名学生,有两名考上了医学院。
农工党市委会的会议室里,时常总能见到他积极建言的身影。有同事说:“罗副主委提的建议都很实在,比如优化中医药报销政策,都是从患者角度考虑的。”
从永安街道中城的诊所到如今的中医医院,从青涩的医科大学学生到患者信赖的罗院长,罗劲把青春岁月融进了听诊器的滴答声里,写进了密密麻麻的病历本中。那双曾被父亲纠正过的手,如今治愈了无数病痛;那颗立志从医的初心,在医者与履职者的双岗上,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
来源:咸宁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