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回忆内线作战支前与支援我军转入战略反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07:35 2

摘要:中共中央察觉到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企图,及时部署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作战任务。6月19日,中共中央电示刘、邓、薄:“主力应对付河南方面蒋军主力,其余用于夺取正太线、同蒲南线及晋西南。”电报中讲的“对付河南方面蒋军主力”,是与山东、华中野战军协同作战,主要指向豫东和

三、支前工作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接着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

中共中央察觉到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企图,及时部署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作战任务。6月19日,中共中央电示刘、邓、薄:“主力应对付河南方面蒋军主力,其余用于夺取正太线、同蒲南线及晋西南。”电报中讲的“对付河南方面蒋军主力”,是与山东、华中野战军协同作战,主要指向豫东和津浦铁路徐(州)蚌(埠)段,着重在野战中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夺取正太线、同蒲南线及晋西南”,是配合晋察冀、晋绥野战军作战,使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

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刘伯承兼司令员,邓小平兼政委,张际春兼副政委,李达兼参谋长。军区工作由滕代远和薄一波负责。

(一)内线作战阶段的支前工作

解放战争第一年中,刘邓率军区部队主力到南线,连续进行了陇海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哪城战役、滑县战役、巨(野)金(乡)鱼(台)战役、二出陇海战役、豫北反攻战役。另一部分军区部队由陈赓、谢富治率领,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向晋南方向,先后进行了闻(喜)夏(县)战役、同蒲战役、临(汾)浮(山)战役、晋南反攻战役。

为支援前线作战,中央局和军区在全区人民中进行动员。获得土地的翻身农民,激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力量。截止194?年6月,有24万翻身农民参军,出现了干部带头、兄弟争先、父母送子、妻子送郎的感人局面;游击队、民兵发展到100余万。数百万民工随军支前,担负起巨大的战争勤务。

为适应我军在豫东、鲁西南、豫北、晋南等地区往来机动,在野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要求,中央局、军区在支前工作中,着重解决了加强战区工作和改进战勤工作的间题。

在加强战区工作方面,要求有关区党委组织一套领导班子,插入战区各县领导地方部队、游击队坚持游击战,巩固农村阵地。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张玺等领导干部,带领军区独立旅,分批播回黄河南岸,会同军分区组成的游击部队和县、区武工队,依靠农村群众,堵塞敌军耳目,控制地主分子,镇压“还乡团”,做到了县级干部不离开本县,区级干部不离开本区。黄河南岸的39个县,从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一直处于敌我双方反复大拉锯的局面中,时而收复,时而沦陷。我们的游击武装在其中30个县里站住了脚,控制了70%以上的农村,为刘邓大军在此地区大量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刘伯承司令员表扬他们:你们工作做得很好,冀鲁豫人民对敌斗争很得力。

在改进战勤工作方面,也解决了一些重要问题。一开始,兵夫比例过高。进行陇海战役时,兵夫比例高达1比4.27;同蒲战役也达到1比2.5。支前民工数量多,并不等于能把事情办好。由于对各旅、各团所需情况不了解,就平均分配民工、担架、牲口,造成有的有余,有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战争岁月》的不足。有时运输队、担架队动员过早,粮株弹药未筹集好,就空手跟部队走了;粮袜弹药筹集好了,又得再动员一批。由于没有因地制宜储备粮食,有时就不得不往返运输,浪费人力物力。

我和滕代远、杨秀峰等同志商量后决定,迅速加强战勤指挥机构。在军区战勤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在作战地区设分区、县、区、村四级,统一组织战勤工作。战役开始之前,各级便把民工、担架、大车、牲畜编组好,村设班和小队,区设中队,县设大队,指定好班长和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配备好医生、木匠、马掌工,准备好担架、口袋、扁担、绳子、鞋袜、干粮。战役一开始,军区战勤指挥部向各旅各团派驻一个“随军办事处”,带领一定数量的担架、大车随军前进,并根据战地情况设立县、区两级“兵站”,按实际需要,从县、区战勤指挥部调动民工、担架,供应粮食油盐,带领民工破坏铁路、拆毁城墙、掩埋尸体、护送伤员。太行区林县战勤指挥部,能在24小时内集中600副担架到60华里外的战场,并且能做到早上复员回去,当天又集中300副担架到30华里外参战。这样做,避免了长距离运输所造成的浪费。民工的报酬则由战勤指挥部统一计付。后来的几个战役,兵夫比例减少到1比1,有的还减少到1比0.5.

(二)支援我军转入战略反攻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浴血奋战,歼敌5. 6万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开始了千里跃进、逐鹿中原的壮举。8月末,部队进入大别山区。伯承同志称之为“扁担战略”(即把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这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小平同志在《对二野历史的回顾》中说:“往南一下就走一千里,下这个决心,真了不起,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毛主席战略思想的光辉。而这个担子落在二野身上,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提挑这个担子,是挑的重担啊。不是说消灭敌人九个半旅是挑了重担,主要的是撇开一切困难,坚决地挺进一千里,挑的就是这个重担。…..当时形势相当严峻,相当险恶,但是整个地看应该说是很顺利地实现了战略反攻的任务,跃进到大别山。”

由于晋冀鲁豫野战军首先转入战略反攻,支前工作也远比内线作战繁重。

早在1947年5月4日,中共中央就电令:刘邓军10万立即开始休整,6月1日后独立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撞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州、武汉,或打汁梁(开封)、徐州,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

因为刘邓大军要在上述地区往来机动,中央局除在大军渡黄河前做好战勤工作外,还派出一批干部到豫皖苏边区(1946年10月19日,中央决定划归晋冀鲁豫解放区)、冀鲁豫边区之黄河南岸地区组织“战勤指挥部”。

刘邓率领的四个纵队,每个纵队都补充兵员2000人,配备骡马大车300辆,跟进民兵3000人。

紧接着是支援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和新组建十、十一、十二纵队南下。

7月22日,中央军委电令:决定陈谢纵队(四纵)、秦基伟纵队(九纵)、五师(因中原军区是由新四军五师等部队组成,仍沿用旧称)、三十八军(1946年5月15日在河南省巩县等地起义,9月13日在邯郸市组建为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四部统由陈谢指挥出豫西。出动时间必须在8月25日以前。

7月26日,中央、军委电令:到国民党区域作战的部队,除完成新兵补充、军事整训、干部配备及经济、粮食、船只等项准备工作外,还必须做好两件事:“第一,必须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第二,各纵各旅领导机关,必须由你们(按:指中央局)派人帮助他们研究并确定到国民党区域工作的各项政策,包括如何收集粮食,如何发动群众,如何利用与对付国民党的保甲、税收机关及区乡政府人员,如何对付地主武装及建立群众武装等项”。

遵照中央指示,中央局、军区提出“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抽调地、县、区三级地方干部1万名,组成7个“地方工作团”分别跟随陈谢兵团和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纵队南下开辟地方工作。八九月新组建的这三个纵队,政委都从区党委级干部中选任,政治部主任从地委书记中选任,旅政委从地委级干部中选任,每个旅都调入了1500名地方干部。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