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到个扎心的话题:普通农民家庭想彻底脱离农村,至少得熬三代人。这话听着挺不是滋味,但翻翻数据、看看身边例子,发现还真戳中了现实。咱就纳闷了,这种现状到底还得持续多久?
最近刷到个扎心的话题:普通农民家庭想彻底脱离农村,至少得熬三代人。这话听着挺不是滋味,但翻翻数据、看看身边例子,发现还真戳中了现实。咱就纳闷了,这种现状到底还得持续多久?
先说第一代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1691元,但去掉生活开支和生产投入,真正能存下来的钱少得可怜。就拿我二舅家举例,他家种了8亩地,按玉米每亩年净利润600元算,一年种地收入才4800元。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情况,遇上灾害年份,连本都收不回来。二舅和二舅妈起早贪黑干一年,除掉全家吃喝、孩子学费,能不欠账就谢天谢地了。像这样的纯务农家庭,全国还有不少,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目前仍有超20%的农户年收入低于2万元,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投资别的营生。
到了第二代人,也就是我表哥这辈。虽然靠着助学贷款和打工读完了大专,但就业压力直接泼了盆冷水。人社部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中,农村生源毕业生占比超55%,但他们平均起薪比城市生源低15% - 20%。表哥毕业后在工厂流水线工作,每月到手工资4500元,而他所在城市的平均房价每平米1.2万元,按80平米的房子算,首付就要30万。就算不吃不喝,也得攒6年多。更别说还要应对房租、医疗、人情往来。中国青年报社调显示,超70%的农村出身大学生因经济压力放弃考研深造,上升通道进一步受限。
第三代人呢?教育资源的差距更是扎心。教育部数据显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支出,城市比农村高出约30%,农村学校师生比普遍低于城市。像表哥孩子所在的农村小学,全校只有12名老师,音乐、美术课经常由其他老师代课。而在城市,几乎每个学校都配备了专业的艺术教师和功能教室。更严峻的是,2023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600万,这些孩子在成长中缺乏陪伴和引导,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很难与城市孩子竞争。
不过,现在也有一些新变化带来希望。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已有超1000个乡村通过发展电商,实现农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比如浙江丽水的一个小山村,通过直播带货,将山货卖到全国,带动全村人均年收入增长5万元。但这样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农村家庭仍在苦苦挣扎。
要说这现状还得持续多久,我觉得一时半会儿真改变不了。除非国家能出台更多更实在的政策,比如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让农村孩子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教育资源;比如鼓励企业在农村建厂,给农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再比如简化农村创业的审批流程,给想创业的农民更多资金支持。
普通农民家庭“三代才能脱离农村”的现状,是个又现实又无奈的问题。咱都盼着能有更多机会、更好的政策,让农村孩子不用再熬三代人,就能过上好日子。但在这之前,普通农民家庭的每一代人,恐怕还得咬着牙,接着在改变命运的路上,使劲往前奔。
来源:乡下乡里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