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参加了一个老同学的婚礼,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我突然发现,有些曾经朝夕相处的人,如今却只能尴尬地寒暄几句。想起学生时代,大家在教室里一起熬夜复习,在操场上一起奔跑,说好毕业后要常联系。如今,那些曾经的誓言,却在生活的琐碎中渐渐淡去。
前阵子参加了一个老同学的婚礼,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我突然发现,有些曾经朝夕相处的人,如今却只能尴尬地寒暄几句。想起学生时代,大家在教室里一起熬夜复习,在操场上一起奔跑,说好毕业后要常联系。如今,那些曾经的誓言,却在生活的琐碎中渐渐淡去。
我从前总觉得,校园里的关系最纯粹,因为不掺杂任何利益。可后来才发现,这种看似干净的关系,往往最先散场。反而是那些看似功利的关系,却能走得更远。
老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切稳固长久的关系,都是因为利益上达成了共识,而大多数关系的结束,都源于利益的冲突。
所有关系的结束,都源于利益的冲突
最近重温《红楼梦》,对其中一段故事颇有感触。王熙凤和尤氏,一个是荣国府的掌权奶奶,一个是宁国府的当家主母。作为妯娌,两人平时互相扶持,互通有无,遇到家族大事更是齐心协力。凤姐生日时,贾母特地请尤氏来主持,因为只有尤氏才懂怎么能让凤姐高兴。她们如知心好友一样,一起感叹当家的为难,痛骂奴才刁恶,吐槽亲友的难缠。
可当凤姐的丈夫贾琏,在贾珍父子的鼓动下,偷娶尤氏的妹妹尤二姐为外室时,尤氏却选择了沉默。她很清楚,贾琏移情别恋对凤姐是莫大的伤害,也清楚一旦尤二姐生子,将给多年无子的凤姐带来巨大威胁。可她也同样清楚,一旦她向凤姐通风报信,就会得罪丈夫贾珍和继子贾蓉。而这两人,是她人生全部的依仗。在自己的利益面前,她果断舍弃了与凤姐的友情。事情败露后,愤怒的凤姐先是到宁国府大闹,让尤氏丢尽了颜面,又害死了尤二姐。两人的关系,也由此破裂。
曾经我看不明白,为何昨日亲密无间的人,隔天就形同陌路?步入中年我才慢慢发现人际关系的真相——它们通常建立在利益往来上,而不是单纯的喜欢或者讨厌这么简单。当切身利益受损时,分道扬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猛将多隆阿,原是曾国藩的得力干将。但湘军攻克安庆后,他即刻与曾国藩一拍两散,没有丝毫留恋。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攻打安庆时,多隆阿负责打击救援部队,日日浴血拼杀。曾国藩弟弟曾国荃则负责包围安庆,安庆城内没有重武器,他的围城战打得格外轻松。可到城破论功行赏时,曾国藩却在上报中偏袒弟弟。最终曾国荃被封江苏布政使,距封疆大吏只有一步之遥。多隆阿却只得到一个云骑尉世职,与战前几乎没有区别。曾国藩偏心,让多隆阿心寒不已。他看不到出头的希望,转投湖广总督官文。最后,多隆阿在西北立下赫赫军功,官至太子太保,得以封妻荫子。多隆阿愿意追随曾国藩,是希望在曾国藩这里展宏图,争得名位。可他拼死拼活,最后却为别人做了嫁衣,心中愤懑不平,自然弃之而去。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说:“人一旦牵涉到自己的利益,狐狸尾巴整个出来,谁也不要笑谁,都是一个样。”逐利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法则。当你看清了这点,就不会对人际关系的变化而感到惊讶,也能更理性看待周围人的行为。
所有长久的关系,都因为“有利可图”
作家余秋雨说:“赤裸裸地谈利益,便接近于真理。”当你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时,自然不愁如何经营关系,一旦你变得无利可图,也就到了别人离开你的时候了。
作家雾满拦江有个朋友,父亲在某事业单位身居要职。仗着父亲的声望,这位朋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身边围绕着不少知己好友。可当他父亲退休后,他所谓的朋友全都消失了。他生意遇到难关,去找那些之前跟他称兄道弟的朋友寻求帮助,得到的不是拒绝,就是冷脸。朋友感叹:人与人相处,感情是不牢靠的,好处才是实打实的。
感情会随着时间、境遇发生改变,共同的利益却能一直将两个人紧紧维系。热播剧《边水往事》里,但拓和沈星一起在猜叔手下做事,互相照应,情同兄弟。好几次沈星深陷险境时,但拓都心急如焚,想方设法营救。年轻时,我觉得这是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义气。人到中年才明白,两人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不过是因为两人都在各取所需。但拓没头脑,沈星有智慧,并凭借智慧不动刀枪地帮但拓报了杀弟之仇。在三边坡,沈星是外地人,但拓是头部势力的重要骨干。有了但拓的支持,沈星的能力很快被看到,迅速升迁。
作家亦舒说:“这是一个以物易物的社会,除非与生俱来,否则一个人总得拿他所有的,去换他所没有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本质,是利益的链接。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仅仅因为真心就善待你。但大多数人,却会因为你能提供价值,而愿意与你长久交往。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不仅是商业上的黄金搭档,更是精神上的灵魂密友。芒格在巴菲特的鼓励下,从律师转型为投资人。巴菲特也在芒格的陪伴下,完成了投资生涯最重要的理念转型。因为利益的链接,和目标的一致,两人的友情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
世间关系看似错综复杂,其本质几个字就可概括:利益共享,价值互换。没有不变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无法为别人输送价值时,你不仅不会有新朋友,连老朋友的背影也都消失了。成为能给别人提供利益的人,自然有更多人会聚拢在你身边。
社会学家布劳曾提出过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是要从人际关系中获得报酬的。所谓报酬,就是利益的交换。你能带给我好处,我能等量回报,价值交互形成闭环,这个体系才能长久稳定地运作。所以别害怕讨论利益,别逃避利益背后的真相。当你有能力帮衬更多人时,别人才会被你吸引。当你做到与别人“有利可图”,你想要的关系也会随之而来。
来源:小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