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企业谋求发展、赢得竞争的关键路径。对于甲方 CIO(首席信息官)、CDO(首席数据官)以及数字化、数智化经营决策者而言,他们站在了这场转型风暴的核心位置。然而,一路前行,诸多痛点与困惑如影随形,严重阻碍着企业数字化的顺畅推进。
【一线数智评论】在当下,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企业谋求发展、赢得竞争的关键路径。对于甲方 CIO(首席信息官)、CDO(首席数据官)以及数字化、数智化经营决策者而言,他们站在了这场转型风暴的核心位置。然而,一路前行,诸多痛点与困惑如影随形,严重阻碍着企业数字化的顺畅推进。
数字化痛点剖析
战略规划与业务脱节
不少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时,CIO 和 CDO 主导制定的数字化战略规划往往与实际业务需求存在偏差。以某制造企业为例,耗费巨资搭建了一套先进的 AI 设备监控系统,可上线没多久便被束之高阁。究其原因,该系统所监控的设备温度异常,工人日常巡检便能察觉,而车间主任心心念念的设备停机预警功能,系统却毫无涉及。这一现象背后,是技术团队单纯从技术先进性出发,忽视了业务部门的真正痛点,导致数字化转型在起点便偏离了航道。
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数据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核心资产,其价值不言而喻。但现实中,数据孤岛问题让众多企业头疼不已。例如某零售企业,旗下 ERP、CRM、POS 等多个系统各自为政,库存数据、客户购买记录、实时销售数据被分别锁在不同系统的 “箱子” 里。当业务部门试图开展客户购买偏好分析时,需要手动导出、整理多个系统的数据,耗时费力,等分析结果出炉,市场早已风云变幻。数据无法实现有效流通与整合,极大限制了企业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利用。
AI 应用落地艰难
AI 技术的兴起,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无限可能,可落地过程却充满荆棘。部分企业引入 AI 系统后,仅仅将其作为 “面子工程” 进行试点,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像某银行试点的 AI 信贷审批系统,在小范围优质客户数据测试时,准确率高达 95%,但推广至全行,面对复杂多样的客户群体数据,准确率骤降至 70%。这是因为试点数据过于理想化,未能充分考虑真实业务场景中数据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导致 AI 模型难以适配,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
出海合规风险重重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企业踏上出海征程,CIO 和 CDO 面临着棘手的数据合规与跨境流动难题。全球数据治理格局呈现碎片化态势,欧盟的 GDPR、美国的 CCPA、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东南亚各国各自不同的数据存储要求等,编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合规大网。某 LED 显示企业在进军德国市场时,就因未明晰数据控制方和处理方角色,险些遭受 GDPR 最高可达 4% 全球营收的巨额罚款。在数据跨境传输方面,印尼要求特定 “公共电子系统运营商” 的数据必须本地存储,沙特对部分政府相关行业实施数据出境禁令,这无疑给企业的数字化运营带来巨大挑战。
破解之道
精准锚定业务痛点,驱动战略落地
企业应建立常态化的业务与技术沟通机制,CIO、CDO 需深入业务一线,与销售、生产、客服等部门员工并肩作战,切实了解业务流程中的痛点与需求。以零售企业库存管理为例,CIO、CDO 通过与业务人员交流,梳理出促销时缺货、平时库存积压的问题,进一步剖析原因,发现是库存需求预测不准,像国庆促销时未充分考虑天气降温对商品销售的影响。基于此,明确 “结合天气、促销等因素的库存需求预测” 这一技术场景,从而确保数字化战略规划紧密围绕业务痛点展开,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业务增长。
搭建数据治理体系,打破数据孤岛
企业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涵盖数据采集、治理、存储与使用全流程。在数据采集环节,广泛整合来自 ERP、CRM、POS 等系统的原始数据;数据治理阶段,运用清洗、标注等手段,去除脏数据,为有用数据贴上标签;存储层面,采用 “数据湖 + 数据仓库” 混合架构,数据湖存储原始数据,数据仓库存放结构化的可用数据;数据使用过程中,形成 “数据→模型→业务→新数据” 的闭环,让数据流转起来。例如,通过数据治理,一家企业将分散在各个系统的客户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精准洞察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营销转化率大幅提升 30%。
优化 AI 模型,推动规模化应用
企业要建立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应用评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数据采集阶段,充分收集各类业务场景下的数据,涵盖不同类型客户、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等数据样本,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与多样性。模型训练时,采用迁移学习、强化学习等先进技术,对通用 AI 模型进行针对性微调,使其契合企业特定业务场景。模型上线后,持续监控评估,根据实际业务反馈及时优化调整。以某制造企业为例,利用工业物联网采集设备运行的海量数据,训练 AI 设备故障预测模型,经过不断优化,模型准确率从初始的 60% 提升至 85%,成功实现设备故障提前预警,有效降低设备停机率 25%,推动 AI 应用在企业的规模化落地。
构建合规体系,护航出海之路
企业要组建专业的数据合规团队,或聘请外部合规专家,深入研究全球各地的数据法规政策,制定符合企业出海业务的合规策略。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专职数据保护官(DPO),负责统筹数据合规事务;技术层面,部署字段级加密、匿名化等工具,保障数据安全;流程方面,将隐私设计(Privacy by Design)原则嵌入到数据处理全流程。在数据跨境传输时,依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与架构方案,如智能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 “法兰克福 AWS + 北京双中心” 的混合架构,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同步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分区自治,确保数据跨境流动合规、安全。
拥抱热点,开创增长新局
AI 驱动创新增长
企业可借助 AI 技术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如利用生成式 AI 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服装企业通过生成式 AI 设计出融合时尚潮流与个性化元素的服装款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新品上市后市场占有率提升 15%。同时,运用 AI 优化客户服务体验,部署智能客服聊天机器人,7×24 小时在线解答客户疑问,客户满意度提高 20%,大幅降低人工客服成本。
数字化赋能出海拓展
对于出海企业,数字化技术能助力其实现本地化运营与全球协同的平衡。通过数字化工具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等,进行产品和营销策略的本地化定制。例如,某餐饮连锁品牌在东南亚借助数字化调研工具,了解到当地消费者对现金交易的偏好后,调整支付策略,在保留现金交易的同时,优化移动支付流程,使智能 POS 系统使用率从不足 30% 提升至 70%。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全球供应链的实时监控与协同,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数据驱动精细化增长
CDO 带领团队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数据分析洞察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变化,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依据。例如,电商企业通过分析用户浏览、购买数据,精准推送商品,商品点击率提升 35%,转化率提高 22%。企业依据数据反馈,优化产品功能与服务,实现产品的精细化迭代,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增长。
在数字化浪潮中,CIO、CDO 以及数字化、数智化经营决策者肩负着引领企业转型变革的重任。尽管前路布满荆棘,但只要精准识别痛点,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积极拥抱 AI、出海、增长等热点机遇,企业定能突破数字化困境,驶向持续增长的新蓝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铸就辉煌未来。
来源:一线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