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树小叶病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变小、畸形、黄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树势衰弱、果实减产甚至绝收。这种病害主要由缺锌引起,也可能与病毒侵染、根系受损或土壤环境不良有关。针对苹果树小叶病的防治,需要从病因分析、土壤改良、营养补充、树体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苹果树小叶病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变小、畸形、黄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树势衰弱、果实减产甚至绝收。这种病害主要由缺锌引起,也可能与病毒侵染、根系受损或土壤环境不良有关。针对苹果树小叶病的防治,需要从病因分析、土壤改良、营养补充、树体管理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病因分析与诊断
苹果树小叶病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 土壤缺锌:锌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叶绿素合成和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当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低于临界值(通常为0.5mg/kg)时,苹果树容易出现小叶症状。
2. 土壤pH值过高:在碱性土壤(pH>7.5)中,锌容易被固定,转化为植物难以吸收的形式,即使土壤中含锌总量不低,也可能出现缺锌症状。
3. 根系发育不良:果园积水、土壤板结或根腐病等问题会导致根系吸收功能下降,影响锌的吸收利用。
4. 病毒性小叶病:少数情况下,苹果小叶病可能由病毒引起,需要通过专业检测手段确诊。
诊断时应注意区分缺锌性小叶病和病毒性小叶病。缺锌引起的小叶病通常表现为新梢顶端叶片小而窄,叶缘波浪状,叶脉间黄化,但叶脉仍保持绿色;而病毒性小叶病往往伴随花叶、斑驳等其他症状,且具有传染性。
二、土壤改良与基础防治
1. 调节土壤pH值:对于碱性土壤,可通过施用硫磺粉(每亩15-20公斤)或腐熟有机肥(每亩3-5吨)逐步降低pH值,提高锌的有效性。酸性土壤则可通过适量施用石灰调节。
2. 改善土壤结构:深翻土壤(深度30-40厘米),结合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菌肥,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
3. 科学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采用滴灌或沟灌方式,防止土壤板结和积水沤根。雨季注意及时排水。
三、锌肥补充技术
1. 基施锌肥:秋季或早春结合深翻,每亩施用硫酸锌1-2公斤,与有机肥混合均匀后施入。注意不宜过量,以免造成锌中毒或影响其他元素吸收。
2. 叶面喷施:生长季节(尤其是新梢生长期)喷施0.1%-0.3%的硫酸锌溶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注意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施),并加入0.2%的尿素可提高吸收效果。
3. 树干注射:对于严重缺锌的大树,可采用0.3%-0.5%硫酸锌溶液树干注射,每株注射100-200毫升,见效较快但需专业人员操作。
四、树体综合管理
1. 合理修剪:冬季修剪时疏除过密枝、病虫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夏季适当摘心,控制旺长,减少养分消耗。注意修剪工具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2. 花果管理:发病严重树体应适当疏花疏果,减少负载,促进树势恢复。一般病树留果量可比健康树减少30%-50%。
3. 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减少病毒传播媒介。同时注意防治根腐病等根部病害,保证根系吸收功能。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1. 病毒性小叶病:确诊为病毒性病害的植株应及时挖除销毁,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石灰氮或威百亩处理)。新栽苗木应选择无病毒认证苗木。
2. 重病树复壮:对于多年生重病树,可采用桥接或根接方法补充新根系,同时在树冠投影外围开沟断根,促发新根,配合叶面营养补充逐步恢复树势。
六、预防措施与日常管理
1. 苗木选择:新建果园应选用健壮无病毒苗木,避免从病区引种。
2. 土壤检测:定植前和生长季定期(2-3年一次)进行土壤检测,了解锌等微量元素状况,做到科学施肥。
3. 营养平衡: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避免偏施氮肥导致锌吸收受阻。推荐使用苹果专用复合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
4. 生草栽培:果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黑麦草等绿肥作物,既可改善土壤结构,又能通过根系分泌物活化土壤中的锌元素。
七、注意事项
1. 锌肥施用不宜与磷肥直接混合,以免形成难溶性磷酸锌降低肥效,两者施用应间隔7-10天。
2. 叶面喷锌时避免与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混用,可加入中性洗衣粉(0.1%)提高附着力。
3. 矫正缺锌症状需要一定时间,通常喷施后2-3周才能看到明显效果,应坚持连续防治。
4. 过度依赖叶面补锌而忽视土壤改良只能治标不治本,必须结合土壤调理才能取得长效。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苹果树小叶病一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轻度发病树经过1-2个生长季的调理即可恢复正常;重度病树可能需要3年以上系统管理才能完全恢复。果农应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通过科学的土肥管理和树体养护,从根本上预防小叶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不同品种的苹果对缺锌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如富士系品种相对易感,在实际管理中应予以特别关注。
来源:深度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