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A股市场最热闹的莫过于并购重组了。截至8月25日,年内累计披露3590单,同比增长10%,重大资产重组更是同比激增114%。山东宏创铝业635亿元收购案、海光信息1159亿元换股合并…这些数字看得人眼花缭乱。
最近A股市场最热闹的莫过于并购重组了。截至8月25日,年内累计披露3590单,同比增长10%,重大资产重组更是同比激增114%。山东宏创铝业635亿元收购案、海光信息1159亿元换股合并…这些数字看得人眼花缭乱。
私募基金也玩出了新花样,从财务投资转向深度产业整合。地方国资牵头设立省级并购基金,上市公司年内设立197家产业基金…政策层面更是持续优化,证监会连"反向挂钩"机制都搬出来了。
表面上看,这是资本市场的大好事。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我不得不泼盆冷水:这些新闻,对散户来说都是"二手信息"。等你从新闻上看到这些消息时,机构早就提前布局完毕了。
一、A股市场的"抢跑"文化
我常说,A股市场有个独特的"抢跑特性"。国外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而我们这里呢?是打提前量,提前埋伏,提前炒作。等到利好真正出来的时候,恰恰是股价最高点兑现的时机。
这就像看球赛重播,人家都知道比分了,你还在猜谁会赢。这就是为什么散户普遍操作不好的原因——能有几个预测大师呢?那些赢家赢的不是能力,而是信息差。
记得2025年伊以冲突时爆发的石油概念吗?表面看是中东局势紧张导致的,但实际国际油价已经涨了两周多。等到那边打起来了,媒体一渲染,股价配合着涨一两个涨停板,大家就深信是事件推动股价上涨了。
看看这只股票——通源石油。过去一周股价几乎翻倍,之前却籍籍无名。在多数人眼中,这一定是消息刺激。但如果你能看到真实的交易数据,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我用的一套量化系统里有个叫"机构库存"的数据指标,反映的是机构资金参与交易的活跃度。来看看通源石油的真实情况:
看到那些橙色柱体了吗?这说明机构资金早就开始活跃了。之所以现在上涨,只是正好碰上中东局势这个由头而已。机构要出货,总得找个好故事讲给散户听吧?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机构来说,任何投资行为都有依据。但对我们散户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依据什么,而是他们在做什么!涨起来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为什么还是有人孜孜不倦地找理由呢?因为看新闻不花钱啊!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但投资不是撞大运。机构建仓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们要买够筹码,又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只能反复震荡——本质上就是买的多卖得少。现在的监管这么严,大单买入马上就会被发现异常,所以都是小单买卖。你想从所谓的"资金流向"里看出蛛丝马迹?太难了!
二、更多案例揭示的真相
看看这几只股票的表现:
它们的共同点是:"机构库存"数据活跃时间非常长,但股价却没有大幅上涨。这不奇怪吗?这样的股票如果不在你的关注列表里,那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当天大涨的股票再怎么研究,也都是别人炒剩下的冷饭。
回到开头的并购重组新闻。现在你应该明白了:这些看似利好的消息背后,早有资金在运作。私募基金深度参与?人家参与的时候可不会敲锣打鼓告诉你。
我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与其追逐新闻热点,不如关注真实的交易行为。所有因素最终都会反映在交易上。如果你能看到真实的交易数据,"被新闻欺骗"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现在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信息差也越来越大。普通投资者要想不被割韭菜,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量化工具。不是要你成为数据专家,而是要你能看懂机构的行为模式。
在这个市场上,先手优势决定一切。当你还在为今天的新闻兴奋时,聪明钱已经在布局下一个热点了。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来源:我是概念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