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合“兵支书”钟志强:军旅砺志归桑梓,智农文旅兴家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19:59 1

摘要:“水稻现在进入了拔节期,通过无人机施肥,能让水稻壮秆增粒。”站在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监控大屏前,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志强介绍,村里“无人农场”的稻田已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

《羊城晚报》 2025年8月25日

(A04 时事;锚定高质量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

岭南夏忙。在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青山环绕的稻田里不见一人。只有盘旋在空中的无人机,忙碌往来、播肥洒药。

“水稻现在进入了拔节期,通过无人机施肥,能让水稻壮秆增粒。”站在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监控大屏前,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志强介绍,村里“无人农场”的稻田已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

作为一名“兵支书”,钟志强以军人的坚韧与担当,探索“村企共建、科技兴农、三产融合”振兴之路,打造了吉田智慧农业产业园全国首个商用“水稻无人农场”、岭南统计文化林等项目,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翻四番,成功带领吉田村从经济薄弱村迈向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我们必须用新科技、新技术,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他坚定地说。

村集体从欠债到增收80万元

在部队当了10年兵,退役后在外打拼7年多,钟志强又回到家乡和土地打起了交道。

至今,钟志强还记得那通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电话——2014年,吉田村的老支书麦启扬找到他:“小钟,家乡发展需要你,不知道你有没有意愿回乡发展?”当时,在外工作的钟志强月薪有七八千元,而回村一个月工资却仅有两千元。

虽然收入落差巨大,他还是毅然决定辞职回村,负责民兵和征兵工作。“我是一名退役老兵,又在部队入了党,家乡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挺身而出!”2014年5月,当钟志强回村任职时,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此起彼伏的质疑声。妻子埋怨他:“村里工作忙、工资低,你说你图个啥?”

面对这些声音,钟志强却异常坚定。这让他想起了刚入伍的那段岁月。1998年,18岁的钟志强从家乡来到武警海南省总队当兵。初入军营,瘦小的他在高强度训练中屡屡受挫,5公里越野总是落在最后。但军人的荣誉感让他咬牙坚持,“家乡敲锣打鼓送我入伍,我不能给家乡丢脸!”

钟志强军装照

通过班长和战友们的帮助,他不仅体能达标,还因表现优异被选为预提班长,带出了一批批新兵。“当兵的人,认定了一件事,再难也得高标准完成。”钟志强说,部队是个“大熔炉”,初中毕业的他不仅在部队完成了函授学业,还学会了种植养殖技术。2008年退役时,他已是三级士官,负责后勤农场相关工作,管理着菜地、鱼塘和果园。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带领村民发展农业埋下了伏笔。

尽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回村后面临的困难还是远超想象。

吉田村位于佛山西部,是革命老区村,种养殖业是主要经济支柱。“当时,村内基础薄弱、村民思想守旧、整村经济落后。”钟志强举了一个例子,他刚回来时,村集体欠账2300元,连电费都交不起。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钟志强一头扎进老乡家里“找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他终于摸清了状况:村集体的山林、鱼塘和土地被一些村民私占,却不交租金,导致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村里的灌渠塌了没钱修,农田浇不上水,800多亩土地被撂荒……

钟志强的决心与行动,村民看在眼里。2017年5月的换届选举,钟志强以高票当选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摸清村集体的“家底”。仅用了三个月时间,村里就收回被侵占的260亩鱼塘和230亩农田,通过公开发包为村集体增收80多万元。村民竖起大拇指:“这个兵支书,有魄力!”

“攻坚战”

将丘陵之地改造成智慧农田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2019年,佛山市高明区启动农村拆旧复垦工作。钟志强用足用活政策,积极推进村集体股份制改革,充分利用优势招商引资。

“当时,每天都扎在村里,我带着村两委干部不分白天黑夜,挨家挨户开展走访。”钟志强介绍,通过优先争取关键村民支持、反复拜访抵触情绪较强村民等方式,成功争取到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共集约到村土地资源5380亩用于规划利用。

村集体摘掉了“穷帽子”,土地也得到了集约整合,但连片的土地谁来耕种?“既然科技这么发达,我们就要借助高科技技术来种田。”钟志强说,经过与上级政府部门沟通,他们对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2021年3月,全国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在吉田村启动建设。

无人水稻农场采用北斗导航技术,能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测无人化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土壤各种指标,进而实现“智慧种田”。“以前我们都是插秧或者抛秧,无人机旱地直播水稻还是首次尝试,稻谷能不能长出禾苗?”面对村民的担忧,钟志强请专家到现场授课,并带着无人机下地演示,硬是将丘陵地带的小地块改造成智慧农田。

“十年的军旅生涯,养成了我不服输、敢啃硬骨头的性格。”钟志强说,既然群众信任自己,自己就必须咬牙扛起强村富民的重任,运用新技术带领吉田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新路。

如今,吉田村的无人机装备不仅服务本村,还为周边乡镇提供播种、喷药服务。“目前,吉田智慧农业园区已经被评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钟志强说,下一步,他们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争取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持久战”

把吉田村打造成宝藏村庄

柿橙了艺术度假区的溯溪营地散落在小溪两岸,游客们坐在溪边听风抚竹……漫步在吉田村,溪流的叮咚声、竹林的沙沙声、游客的欢笑声,谱写出宝藏村庄发展的“新乐章”。

村里新打造的岭南统计文化林,见证着钟志强忙碌的脚步。“目前,我们实施的岭南统计文化林建设项目,总面积超过100亩,全长近3公里,种有5万多株不同品种竹子。”钟志强说,近年来,随着岭南统计文化林、岭南金融林等项目的建设,吉田村不断挖掘自然禀赋和乡村文化,巧妙地将竹林布置与自然溪流景观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极具岭南田园乡村特色的旅游胜地。

站在岭南统计文化林向吉田村旁的山上望去,一株株柿子树迎风而立、茁壮成长。这是钟志强带领村民们开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项目。

“去年,我们带领村民在老香山上种下了1500多亩的恭城月柿。预计两三年后,漫山遍野的柿林就会挂果、上市,游客可以来体验采摘,我们也将发展柿子相关产业。”钟志强说。

去年以来,吉田村周末高峰期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超过3000人(次)。钟志强介绍,随着“柿橙了”等文旅项目的推进,本地村民不仅能通过土地出租获得租金,还带动当地就业和本土特色农产品发展,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夕阳西下,钟志强依旧忙碌在项目建设的一线。当被问及理想中的吉田村是什么模样时,他目光炯炯:“老有所养,村有分红,年轻人愿意回来!”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