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来西亚发布了其首款本土设计的边缘AI处理器MARS1000,该处理器由SkyeChip公司开发。这款7纳米芯片专为自主机器人、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和AI学习等领域设计,标志着该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雄心迈出了重要一步。
MARS1000能够为从自主机器人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各种设备提供动力。
马来西亚发布了其首款本土设计的边缘AI处理器MARS1000,该处理器由SkyeChip公司开发。这款7纳米芯片专为自主机器人、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和AI学习等领域设计,标志着该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雄心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报道,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IC设计公司SkyeChip在“2025年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协会(MSIA)国庆晚宴”上推出了MARS1000,这是马来西亚首款本土设计和开发的边缘AI处理器,多名政府高级官员出席了该活动。据称,MARS1000是该国首款边缘AI处理器,能够为从自主机器人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各种设备提供动力。
SkyeChip首席执行官Fong Swee Kiang将MARS1000描述为马来西亚首款采用7纳米工艺技术构建的智能物联网(IoT)芯片。Fong表示:“该芯片提供了高性价比、智能、高效且支持AI的解决方案。”他强调了其在智能农业、工业4.0、智能交通系统和安全城市等领域的应用。Fong补充说,该处理器将支持AI学习系统,有助于培养新一代具备AI素养的马来西亚专业人才,并推动知识产权、专利和芯片产品的本土生态系统发展。
尽管MARS1000的性能不及英伟达(Nvidia)等公司的数据中心级AI芯片,但它代表了马来西亚发展技术能力、扩大其在半导体行业中作用的关键一步。该国已经是半导体封装和制造中心,科林研发(Lam Research)、甲骨文(Oracle)和微软(Microsoft)等主要科技公司均已投资其设施和AI数据中心。SkyeChip尚未透露该芯片将在何处制造。
除了拥有发达的IC封测(OSAT)产业外,马来西亚近年来还推行了多项战略举措,以加强其IC设计产业。2024年4月,政府宣布计划在吉隆坡建设东南亚最大的IC设计园区,通过提供税收减免、补贴和签证豁免等措施来吸引全球科技公司。该园区旨在吸引核心租户,并与Arm等行业领导者合作,这标志着马来西亚正从后端芯片封装转向高价值的前端设计工作。
在槟城,“槟城硅谷设计@5公里+”计划在三年内每年提供高达200万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475,300美元)的资金,以支持IC设计公司,目标是在五年内投资总额达到1.2亿马来西亚林吉特,创建一个相互关联的科技企业生态系统。
马来西亚还投资于人才培养以支持其半导体雄心。2025年3月,该国与Arm达成为期十年、价值2.5亿美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取芯片设计蓝图并培训10,000名工程师。
此外,位于赛城的马来西亚AI与半导体学院也正在建设中,旨在培训2,000名IC设计工程师和2,000名封装专业人员,以解决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管道问题。
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挥出的“关税乱拳”,正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掀起巨浪。从晶圆制造到芯片封装,迫使跨国企业重新绘制供应链版图,科技行业数十年构筑的精密分工体系,在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下加速重构。
此背景下,作为全球半导体封装重镇的马来西亚的产业链地位,正在被业界人士重新审视和评估。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数据加以说明。
马来西亚占据全球半导体封测和组装市场约13%的份额,尤其承担了全球约40%的车规级芯片的封测;
2023年,马来西亚半导体出口额超过120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芯片组装品进口来源国;
半导体产业贡献了马来西亚国内制造业出口总额的40%,占该国GDP的四分之一。
而且过去几年以来,出于对供应链的风险分散和成本控制的需求,英特尔、英飞凌、美光等企业纷纷加大在马来西亚的投资,让马来西亚在全球后道封装产业的地位进一步被夯实,该国的槟城和居林等工业园集中了近乎50家半导体工厂,形成了成熟的OSAT(封测工厂)产业生态。
马来西亚不仅孕育了本土技术力量,更通过跨国企业向中国等市场输出了大量专业人才,英飞凌、日月光等企业在华分支的早期技术团队便深植着“大马基因”。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全球顶级物流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布局都集中在过去两年,在不确定的地缘政治局面的驱动下,这些物流大厂看重的就是当地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