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老板霍先生说,当天,他的店里来了七个顾客,三个大人带着四个孩子。
一碗13块钱的面,能掀起什么样的腥风血雨?
这两天,河南郑州一个面馆“免费续面”事件,在网上都快吵翻了。
事情要从上周说起。
据老板霍先生说,当天,他的店里来了七个顾客,三个大人带着四个孩子。
人数不少,但点的不多。
一行人就点了一碗面,还有一些其他东西,金额并不多。
这能够吃吗?
霍先生有点怀疑,可一想他们可能也不是很饿,也没说什么。
可没一会,几个人来了个他意想不到的“骚操作”。
刚吃完一碗面,小孩就捧着碗来到窗口要求加面。
原来霍先生店里有个规定,来店里吃面的都可以免费续面。
厨师一看来的是个孩子,也没多想直接按照规矩续了面。
可没一会,小孩又来了说面吃完了要再加。
厨师这就有点不乐意了。
一个小孩能吃这么多面吗?
7个人就点了那么点东西,却一直在续这一碗面,这怕不是想白嫖的吧。
尽管不情愿,但厨师还是给他们续了面。
没想到,几分钟后他们又故技重施,要求第三次加面。
这下算是坐实了老板的猜测:
合着这一碗面要管这一家7口饱啊!
这老板当然不肯了,直接冷脸拒绝。
对方却理直气壮,不给加面?反手就是一个差评。
老板气不打一处来,拿着小票就找他们上前理论。
从老板拍的视频来看,对方不仅不认错,反而情绪激动,觉得自己占理。
后来,视频被老板发到网上,网友们纷纷义愤填膺,站在老板这边指责这一家人。
7个人点一份面,然后无限免费续面,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老板本来是照顾顾客的善意之举,却变成了他们薅羊毛的空子,爱占小便宜也不是这么个占法,要是都像他们这么贪得无厌,人家还要不要做生意?
一时间,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
有人批评女子“教坏孩子”,还有人嘲讽:“养不起别生那么多!”
然而,当这个事件数次冲上热搜,舆论都一边倒地支持老板的时候,大反转却来了。
顾客马女士也找到了记者,她一五一十地还原了当天的真相。
原来,她们那天并不是只点了一碗面,还点了凉菜、毛肚、羊排等等一些东西,加起来有140多块钱。
并不是7个人吃一碗面,而是其中一个人想吃就点了,孩子看着这个面好吃,中途确实是去加面了,但是只加了两次。
第二次加面被厨师凶了,孩子委屈巴巴地回来,大人觉得孩子被欺负了,才带着孩子去取餐口理论。
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第三次加面。
老板说的监控里她们第三次去窗口,实际上是因为厨师态度太差,大人上前去理论而已。
马女士也觉得委屈。
是你自己写的可以免费续面,孩子没吃饱过来续两次,有什么问题?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嫌孩子吃得多,续面要钱也可以,好好说就是了,至于把孩子骂一顿吗?
护子心切的马女士这才给了店家差评。
差评不在于是否能加面,而在于态度。
但对于这些实情,老板发视频的时候只字未提。
后来事件冲上了热搜,网上对他们一片骂声,无论是大人和孩子都已经全方位社死了。
马女士想不明白,自己只是带着家人去吃了碗面,白挨了顿骂不说,还被网友钉在了耻辱柱上。
现在身边人都对他们指指点点,都觉得他们是贪小便宜没够的“穷鬼”,这让孩子怎么做人?
马女士越想越气,她找到相关部门,希望能通过调解让老板删除视频。
可老板的态度就很微妙了。
他说马女士是分开下单,所以他不知道具体吃了多少钱。
既然不知情,为什么言之凿凿地在视频里说人家就是要占小便宜?
并且在马女士解释后,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删视频道歉,而是在居委会的调解下,取了一个折中。
然而,他转头就开启了直播,并在直播间里讽刺对方,吃一顿饭140块钱很多吗?
看到这,明眼人可能已经看出来了。
这碗面引发的罗生门,表面上看是一场大乌龙。
实际上,是个精心设计、有意操控的流量骗局。
而网友的正义和良善,又一次被人当枪使了。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回看老板的第一个视频,有很多细节都是令人细思极恐的。
首先,老板真不知情马女士一家点的是140多块钱的东西吗?
就算没看到结账单,但是他们给马女士上了什么菜,监控是拍得清清楚楚。
老板既然看到她们免费加面,为什么看不到她们点了那么多菜?
他在视频中只字不提,让大家都觉得是7个人只吃了一碗面,这才造成了对马女士的误解和讨伐,这也正是流量的密码。
其次,老板一直在模糊事实,转移事情焦点。
他全程没有拿出监控证明,这碗面是被7个人一起吃了,而是反复强调,7个人吃一碗面续了三次。
故意模糊事实,转移事情的焦点,夸大马女士的行为,他们续了两次面被他说成三次。
因为厨师态度差而被打的差评说成是拒绝被贪便宜后的报复。
强行制造矛盾,引导网友觉得他是受害者,对他产生同情心理。
这种操控舆论的做法,实在是高,三言两语就模糊了事情的真相,编造了一出老实人被欺负的大戏。
全程看下来,我更惊叹于老板深谙流量之道。
比如,他指责马女士的视频,全程跟拍怼脸。
像不像网上那些短视频剧本的拍法?
马女士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就一通激情输出。
满嘴正义,避重就轻,不等对方辩驳就先给事情定了性。
因此后面马女士想要沟通,在网友眼里都成了撒泼和心虚的表现。
可试想,我们要是好好吃着饭被人拍下来泼了这么大一盆脏水,谁不激动,谁不愤怒?
而这些,反而都成为了证实老板说他们不是善茬的证据。
他不是不知道真相,恰恰相反,他比谁都清楚这件事哪里可以炒作。
谁不痛恨贪得无厌的人?
谁又没在生活中被人占过便宜呢?
他利用的,就是网友的共情和朴素的正义感。
最后,就是这个事件的流量被老板吃得透透的。
明明事情已经经过了调解,真相也大白了,老板转身就利用这波热度开启了直播,大肆炒作。
甚至他还阴阳马女士一家是“七匹狼”,被网暴也活该。
而他却一转身成了“正义的化身”,收割了一波流量和粉丝,账号粉丝爆涨,直播间动辄万人在线。
说白了,这就是踩在网友痛点上的一次精准营销。
其实写到这,我觉得一阵后怕。
一个小小的面馆老板,都能借流量“杀人”于无形,更何况那些深谙流量的从业者?
还好真相浮出了水面,可如果对方是个不懂得维权,没能力为自己发声的人呢?
是不是就会在大家的口诛笔伐中,被网暴的言语凌迟至死?
流量产生利益,而为了那一点点利益,人性竟能扭曲到这般地步。
煽动情绪,制造对立,为了点击和曝光,连脸都不要了。
当制造的矛盾变成了虚伪的“真相”,真正的矛盾反而被淹没在流量的狂欢中,这才是每次看到反转的新闻最让人愤怒的。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掐头去尾的一段视频,就能掀起一场流量的狂欢。
一件小事添油加醋,就能让一个人被网暴,瞬间“社会性死亡”,所有的真相都在算法和流量的操控下变得越来越扭曲。
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的反转新闻?
因为每个人都只会说对自己有利的话,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基于他们的利益想让我们看到的部分。
他们制造的不是真相,而是盲从和狂热的情绪狂欢。
我们轻易被那些“有爆点”的事情点燃,而真正的事实却无人问津。
这个时代,想要作恶真的太简单了。
一个镜头,一句话,都能引爆舆论的狂欢。
而我想说的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审慎地对待自己在网上的行为。
有个著名的石头人理论:
人们常常会为了随大流而去发表一些言论,就像是石头被扔进了河流。
我们在无数次的冲刷下变得光滑,好像融入了河流,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互联网的洪流中变得更加麻木。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丢失对真相的敬畏之心。
当我们在键盘上敲下一句评论前,不妨多问一句:
这是我真实的判断,还是被网络投喂的偏见?
当我们被某个“爆点”拽着奔跑时,不妨停一停脚步:
如果真相迟到,我愿意做那个等一等的人吗?
来源:幸福柑桔r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