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夏天的水田、沟渠和池塘边,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簇簇粉红色的、像葡萄串一样的卵块粘附在水生植物、石头或堤岸上。这可不是什么美丽的自然装饰,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留下的“犯罪证据”。
在夏天的水田、沟渠和池塘边,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簇簇粉红色的、像葡萄串一样的卵块粘附在水生植物、石头或堤岸上。这可不是什么美丽的自然装饰,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留下的“犯罪证据”。
一
什么是福寿螺?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被作为一种可食用的经济螺类引入我国。但后来发现福寿螺的螺肉硬、柴、腥味重,口感远不如田螺,被大量弃养后逃逸到野外,由于其繁殖力惊人且缺乏天敌,迅速扩散至中国南方多个省市,成了名副其实的“入侵霸主”。5月到8月是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因此,各处水边会遍布粉红色螺卵福寿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
二
很多人会把它和常见的田螺混淆,但两者区别很大:
田螺:卵胎生
福寿螺:卵生
牢记:那些鲜艳的粉红色卵块,
三
福寿螺的危害
1.生态破坏者(“水稻杀手”)
福寿螺食性极杂,且食量巨大。它们会啃食水稻、茭白、菱角、荷花等水生植物的嫩茎与幼苗,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对农业生产构成巨大威胁。若放任不管,可影响水稻产量。
2.健康刽子手(寄生虫的“运载火箭”)
这是福寿螺对人类最直接、最危险的危害!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这种寄生虫的幼虫会寄生在福寿螺体内。如果人生食或吃了未彻底煮熟的受感染福寿螺,幼虫就会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钻入大脑、脑膜、脊髓等,导致患者会遭受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硬、面部神经麻痹等症状,严重时可致痴呆、昏迷,甚至死亡!
醉螺、炒螺(如果加热不彻底)等烹饪方式根本无法完全杀死其体内的寄生虫幼虫,只有100℃以上的高温持续炖煮足够长时间才安全。
四
如果遇到福寿螺,
我们该怎么办?
1.不要因为好奇或所谓的“尝鲜”而去捕捞、食用野生的福寿螺。
2.不要随意放生,放生外来入侵物种是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的行为。
3.如需清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捡拾成螺和卵块,进行集中捣碎、深埋或焚烧。彻底破坏卵块是控制其繁殖的关键。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