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芯片“小巨人”,卖身MEMS代工龙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03:51 2

摘要:8月19日晚间,赛微电子发布公告,将以1.57亿元收购青岛展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展诚科技”)56.24%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赛微电子合计持有展诚科技61.00%股权,对展诚科技实现控股,新增芯片设计服务及EDA软件开发业务。

一家深耕芯片设计23年的青岛“小巨人”企业,要被中国MEMS芯片代工龙头收购了。

8月19日晚间,赛微电子发布公告,将以1.57亿元收购青岛展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展诚科技”)56.24%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赛微电子合计持有展诚科技61.00%股权,对展诚科技实现控股,新增芯片设计服务及EDA软件开发业务。

赛微电子作为全球领先、国际化运营的高端集成电路芯片晶圆制造厂商,在特色工艺专业芯片晶圆制造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半导体制造技术。

展诚科技是在青岛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集成电路EDA软件研发和设计研发服务,是国内早期从事集成电路EDA软件研发与设计服务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一个有着丰富的制造场景和产品体系,一个是主攻产业链上游的芯片设计,通过收购展诚科技,赛微电子有望实现从“制造端”向“设计服务端”的延伸。

对于本次收购,赛微电子表示,这是公司围绕半导体制造布局产业生态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交易,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MEMS芯片制造、芯片设计服务领域的战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展诚科技并非近两年青岛唯一被收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去年9月,思林杰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科凯电子71%股份。同年10月,佛山照明受让易来智能50%以上股权。

这一现象背后,一方面是青岛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行业巨头的认可,另一方面很可能也是“小巨人”IPO之路受阻后迫不得已的选择。

不管如何,青岛在“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和专业服务层面,都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1

赛微电子的此次收购,并非一次突如其来的资本运作,而是基于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深化与延续。

早在2022年6月,赛微电子便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微芯科技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500万元获得展诚科技4.76%的股权。此后,双方持续推进产业协同,并组织展诚科技与北京FAB3工艺技术团队就EDA软件在MEMS芯片制造领域的应用开展深入交流。

过去三年,双方对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方向逐步形成共识,最终为双方的本次战略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赛微电子合计持有展诚科技61%股权,后者成为其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展诚科技创始人、原最大股东孙延辉最终持有直接、间接股权降至为20.018%,成为展诚科技第二大股东。

站在赛微电子的角度,此次收购,是其近年来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

今年7月,赛微电子将其所持有的全球最大MEMS代工厂瑞典Silex的45.24%股份,以23.75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17.8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Bure、Creades等7名交易方。

随后,赛微电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将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并深化运营北京MEMS产线,持续打造更加聚焦、自主可控且产能持续扩张、更具发展潜力的境内MEMS工艺平台及产线,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对展诚科技的控股,是赛微电子在MEMS领域构筑生态壁垒的关键举措。

EDA工具被誉为“芯片之母”,长期以来全球市场被Synopsys、Cadence和西门子EDA三家海外巨头垄断。

展诚科技作为该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在寄生参数提取等关键环节已积累了深厚经验。截至2023年底,展诚科技累计交付芯片设计专案超5000个,客户涵盖华为海思、台积电、海光半导体、联发科等300余家全球知名企业。

寄生参数提取是芯片物理验证的核心步骤,直接影响芯片性能与良率,对于结构复杂的MEMS器件尤为关键。

展诚科技在寄生参数提取领域的技术能力,恰好填补了赛微电子在MEMS EDA领域的服务缺口,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赛微电子在MEMS芯片制造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赛微电子认为,通过本次交易,赛微电子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MEMS芯片制造、芯片设计服务领域的战略布局,同时依托展诚科技在芯片设计服务及EDA软件开发领域积累的产业资源,以“MEMS+”模式推动双方业务发展,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行业地位。

2

进一步看,此次收购展诚科技,也是为赛微电子在业绩承压时期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

近年来,受行业周期及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赛微电子业绩呈现明显起伏。

2022年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86亿元、13亿元、12.05亿元,同比变动-15.37%、65.39%、-7.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3亿元、1.04亿元、-1.70亿元,同比变动-135.66%、241.24%、-264.07%,波动显著。

今年一季度,赛微电子虽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64.21万元,但营收仍同比下降2.24%。

在此背景下,盈利能力稳健的展诚科技有可能成为其拓展业务、提升盈利的重要标的。

财务数据显示,展诚科技近年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1265.33万元,净资产3687.46万元;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586.09万元,净利润1139.9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43.76万元。

2025年上半年,尽管面临行业周期性波动,展诚科技仍实现营业收入8532.18万元,净利润993.19万元,净资产增长至4880.5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并非一次性买断,而是设置了分期付款与业绩对赌条款。

根据协议,交易对价将分四期支付。其中第一期、第二期共计8143.6万元(占60%)的资金,将分别于工商变更及交接手续完成后支付;剩余40%资金与2025年-2027年的业绩承诺挂钩。若业绩未达到承诺目标的90%,转让方须以现金方式进行补偿,且未设置补偿上限。

此外,协议约定若展诚科技三年累计业绩完成90%以上,赛微电子可按最高16.25倍市盈率收购其剩余股权,为后续整合留下空间。

3

梳理发现,不到一年时间,青岛已有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比如,去年9月25日,思林杰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小巨人”企业科凯电子71%股份。

科凯电子成立于1997年,深耕军工微电路模块近20年,产品用于导弹制导、无人机等高端装备。

紧随其后,2024年10月28日,佛山照明发布公告,与“小巨人”企业易来智能控股股东签署协议,拟受让后者50%以上股权以实现控股。

易来智能成立于2012年,是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智能照明科技企业,2014年,易来智能正式加入小米生态链,为小米智能照明产品代工。

巧合的是,两家“小巨人”企业均曾冲刺A股上市未果。

2020年12月,易来智能申请科创板上市,但因专利纠纷、科创属性受质疑、长期依附小米等问题,于2021年7月终止IPO。

科凯电子曾计划在创业板上市,并于2023年6月提交招股书,计划募资10.01亿元用于微电路模块产能扩充及智能化提升建设项目、集成电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等多个产能扩充及研发项目,但最终于2024年4月撤回申请。

在A股严把上市关口的当下,对新锐企业来说,被行业龙头收购不失为一条稳健的发展路径。

但从城市产业生态培育的视角看,频繁发生的“小巨人”被收购现象,也反映出青岛在培育和留住优质市场主体上仍存在短板。

“小巨人”企业往往在细分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成长壮大往往也更需要资本和政策的持续助力。

然而,青岛不仅在“小巨人”企业培育上后劲不足,“小巨人”企业总数排名上从2021年的全国第8滑落至第18,还存在政策支持不深入、服务浮于表面等突出问题。

目前来看,倾听“小巨人”企业的诉求,解决实际困难、健全与科技型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这不仅关乎企业本身,也是重塑青岛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来源:创意工坊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