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在明这趟美国行,从一落地就气氛不对。抵达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迎接他的只有一位戴着墨镜的副礼宾长和一位韩裔美军上校,后者还只送了一枚纪念币。相比2008年小布什亲自迎接李明博,这规格一下子拉到地板以下。
8月25日中午,李在明在白宫与特朗普展开就任以来的首次正式会谈,时间只有短短30分钟,还是全程公开直播的那种。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领导人会面,而更像是一场被安排好的“外交测压仪”。就在韩方还没缓过神来之前,韩媒已经开始集体焦虑:这场半小时的交锋,恐怕不妙。
李在明这趟美国行,从一落地就气氛不对。抵达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迎接他的只有一位戴着墨镜的副礼宾长和一位韩裔美军上校,后者还只送了一枚纪念币。相比2008年小布什亲自迎接李明博,这规格一下子拉到地板以下。
韩媒直言,这不是礼仪疏忽,是特朗普政府对李在明的“下马威”。尤其是在李在明打破惯例,先访日本、再来美国的背景下,美方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你得拿出点诚意来。
更扎心的是,正式会谈居然只安排了30分钟,还全程对媒体直播。没有联合记者会,没有闭门磋商的余地。对比起来,像极了一场“公开拷问”。
就在会谈前几个小时,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韩国到底怎么了?看起来像是一场清洗或革命!”这话一出,韩国国内炸了锅。有人解读,这就是在暗示韩国司法系统对前总统尹锡悦的调查是“政治清算”,意图在会谈前给李在明施压。
韩联社的分析更直接:特朗普这是故意制造不稳定感,让李在明在谈判桌前“气短三分”。
李在明这次访美的主线任务,本来是稳住韩美关系,争取在经济和安全议题上各退一步。但特朗普的态度,远比预期强硬。
首先是钱的问题。特朗普要求韩国将7月初达成的3500亿美元投资协议“法律化”,不仅要写清楚时间表和资金构成,还要求90%的收益归美国民众。这等于说,韩国掏钱,美国拿利。韩方当然不愿意签这种“卖国协议”,结果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放话:不签,峰会就取消。
韩外长赵显赶紧提前一周飞到华盛顿,试图灭火,但最后连火星都没扑灭干净,而在军事议题上,特朗普同样狮子大开口。他不仅要求韩国将驻韩美军的土地“永久交出”,还要把防卫费涨到每年100亿美元,将军费占比提到GDP的5%。这是什么概念?韩国现在的防卫费才11.34亿美元,五年内翻九倍,哪怕是财阀国家也扛不住。
更敏感的一点是“战略灵活性”——特朗普希望驻韩美军可以自由出动到台海、南海,一旦有军事冲突,韩国得跟着上。这对李在明来说,是一颗不敢吞的定时炸弹。他直接拒绝,说这会把韩国拖入地缘漩涡,局势一旦失控,半岛首当其冲。
韩媒此时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在过去的乌克兰和菲律宾会谈中,特朗普就曾在公开场合当面“开炮”对方领导人。韩国内部生怕这次也重演“外交惨案”,让李在明在全球直播中被迫低头。
虽然时间短,但这场会谈并不轻松。开场特朗普就下了马威:“不介意重新谈判贸易协议”,同时坚持维持15%的韩国产品关税。这意味着原本零关税的汽车出口将遭重创。
李在明试图强调韩国在造船、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的贡献,呼吁“达成合理结论”。但显然,这句外交辞令在特朗普面前没多少分量。
在朝核议题上,双方倒是意外地“气氛轻松”。特朗普一边说“希望今年内再见金正恩”,一边夸朝鲜“潜力巨大”。李在明索性顺水推舟,提议朝鲜建“特朗普大厦”和高尔夫球场。这番话被不少人解读为“讨好式外交”,但也有分析认为,这是韩方试图以“经济开发”换取对朝政策转圜的一个突破口。
为了给会谈增添筹码,李在明还在会后几个小时内放出“大礼包”:大韩航空宣布采购103架波音飞机和通用发动机,总价高达500亿美元。这笔单子被外界视为李在明给特朗普的“投名状”。
但就算如此,特朗普还是没忘了在握手时补一刀:“韩国领导人换得快,但你会在那里待很久。”这句话看似客套,实则诛心——直指韩国政局动荡、政府更替频繁,提醒李在明必须“稳定上供”。
这场半小时的“直播外交”,暴露的不只是韩美之间的分歧,更是韩国在国际大棋局中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接受“交易式同盟”带来的经济代价。
李在明试图通过“先日后美”来缓冲美方压力,同时派特使团访华,向中国“示好”,强调推动中韩关系“重回正轨”。这套“双线外交”看似灵活,实际却是左右为难。
更现实的问题是,韩国的让步已经引发国内政治风暴。李在明的支持率从63.3%跌到51.1%,在野党直接批评3500亿美元协议是“国家出卖”。
而从大局来看,特朗普要求韩国加入遏制中国的印太同盟,李在明却坚持“中美不选边”,这本身就是一条走钢丝的路线。如果韩国在驻军问题上妥协,朝鲜半岛极可能成为美国干预台海的跳板,东北亚局势将更加复杂。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外交访问,而是一场关于国家主权、经济利益与地缘战略的三重博弈。李在明走进白宫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这不是来“谈朋友”的,而是来“算账”的。
这场短暂却信息量爆棚的会谈,不仅揭示了韩美关系的裂痕,也让人看清了“交易外交”带来的不对等现实。李在明能否在接下来的补充谈判中守住底线,决定着韩国未来的外交走向。一个30分钟的公开会谈,背后是整个东亚格局的微妙震荡。下一步怎么走,不只看美国怎么出招,更看韩国敢不敢说“不”。
参考资料:
李在明访美聚焦贸易和安保 同盟关系面临考验
2025-08-26 中华网
李在明访美遭最低礼宾规格迎接,“被冒犯”的韩国急需在谈判中扳回一城
2025-08-26 上观新闻
来源:明法言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