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能成大事的人,不是学历高运气好,而是经历过3次进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11:27 2

摘要:从《天道》原著第一次出版,到今天已经20年,很多人研究丁元英怎么赚钱,怎么做局,怎么看透世事,怎么参破人性。

从《天道》原著第一次出版,到今天已经20年,很多人研究丁元英怎么赚钱,怎么做局,怎么看透世事,怎么参破人性。

可如果只看到商战的精彩,智者的高明,那大概还是没看懂。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事的经历,再读《天道》才发现,头号主角从来不是丁元英,而是芮小丹。

作者安排的一切剧情,都是深刻记录一位普通人,认知突围的过程。

其实不只是《天道》,真正看透豆豆的三部曲,核心思路一脉相承。

《背叛》,借宋一坤的高明,讲夏英杰的成长。

《天道》,借丁元英的手段,看芮小丹的蜕变。

《天幕红尘》,借叶子农的通透,帮戴梦妍升维。

三部作品的主角都是女性,用情感连接,通过高维布局的商业事件经历,完成女主的认知进化。

情感并非核心主题,而是悟道必须要过的关卡。

纵观《天道》里的众生,同样是普通人,认知思维不同,生活境遇天差地别。

看懂芮小丹认知升维的3次进化,就会明白,为什么丁元英说,他不如芮小丹。

普通人想要摆脱弱势文化,成功翻身逆袭,到底该怎么做?

01

俗话说:情关如茧,蒙蔽吾心,破茧而出,人生海海。

芮小丹的第一次升维,是从冲破情关开始的。

因闺蜜肖亚文,芮小丹与丁元英在古城结识,受托帮忙“关照”。

但整整一年的时间,丁元英没有找过她一次,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反倒激起她的好奇心,主动登门。

几次接触渐有了解,丁元英与众不同的爱好、思想、言论,让芮小丹从最初的“讨厌”转变为倾慕。

她的爱纯粹,强势,志在必得,这和她本身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

从小独立自主,无论出国留学还是回国当刑警,她想做的一定能做到,几乎没有受过挫折,所以对感情也是一样。

但对于丁元英来说,过往失败的婚姻经历留下的伤疤,他根深蒂固的认为,女人是典型的形式逻辑,对崇尚辩证逻辑的理性人,是巨大障碍,他无意摧残,敬而远之,也完全不想被女人摧残。

就算芮小丹帮助他租房子、赎唱片、主动追求,丁元英一概拒绝。

本质上,这一切,只满足了女方自己的付出欲,没考虑丁元英是不是需要,能不能接受。

不过,丁元英的拒绝,恰恰是芮小丹的觉醒,哪怕付出全部,还是会求而不得。无论接不接受,都只能接受。

芮小丹第一次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你得不到的。

无数人陷在感情里无法自拔,彼此折磨到精疲力尽,而智者能够冲破情关。

不只是爱情,还有亲情、友情,甚至你对任何人付出的同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做到心如止水,才能迈过这道坎。

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感情,不再付出,而是你不会因为爱与付出,绑架别人,迷失自己。

02

王阳明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心贼本质是恐惧,是害怕。怕误解,怕错过,怕失去。越怕越想掌控,拳头攥得越紧,沙子漏得越快。

但修为的过程,就是磨炼自己直面的勇气。

芮小丹的第二次升维,是在执行任务时,亲手打死了罪犯,又在别人枪口下活了下来。

当时,几位同事分头抓捕,她被其中一名罪犯从背后袭击,可关键时刻,罪犯的枪“意外”哑火,她才侥幸逃过一劫,顺利反扑。

第一次亲手结束别人的生命,对芮小丹内心的冲击太大了。矛盾,后怕,又庆幸自己还活着。

当面对心理素质极其稳定的死囚,任何常规审讯手段都不起作用,芮小丹受丁元英建议的启发,不纠结于是非对错的低维争辩,而是从底层的人性善恶,到高维的灵魂归宿,让对方心服口服,当庭认罪。

强大的人都懂得“反脆弱”,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

很多时候,越怕什么,越要去直面什么。进窄门,找远路,道法自然。

这一次经历,让芮小丹开始深度思考文化属性的本质。

为什么丁元英能猜透罪犯的心思?为什么丁元英能精准指定股票?为什么丁元英能笃定好友的职场路径?

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背后,一定有底层逻辑,能看透普通人看不透的本质。

她渐渐明白,为什么闺蜜肖亚文说,认识丁元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她思考、觉悟。

坦然面对得失,直面内心恐惧,解除心结,破除心贼,是她自我意识强大的重要标志。

03

对于职业,丁元英曾经劝过芮小丹考虑辞职。

理由很简单,女刑警迟早会被淘汰,但像她这样有非凡作为的人才,对整个社会来说是稀缺品,她可以在更适合的岗位,有更大的作为。

但芮小丹并不接受,那个时候她能想到的,只是自己不会因为怕死而辞职。

当初选择回古城当刑警,是她留学多年,无法在国外融入主流社会的一种渴望。

用丁元英的理念来说,想要破除执念,本身就是执念。

不过,后续的“王庙村扶贫”项目,让芮小丹彻底转变了。

即使丁元英规划好商业模式、备足资金储备、做好产品研发、操盘市场营销,想要帮助村民们“爬出井沿”。

但不懂商业,不懂人性,只期待天上掉馅饼,村民们错把机会当风险,最终一败涂地。

这让芮小丹深刻的反思到,文化属性的本质决定了命运。

想明白这点,她180°大转弯。

她主动提出想转行,想写书、写剧本,挖掘文化属性与命运的深层关系,传播强势文化的价值,用自己的能量与方式去影响别人,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改变。

人人都有执念,非自省不能破除。能让你觉悟的,大多是痛苦,但痛苦往往才是渡你的善缘。

自省自悟,破除执念,是从低维到高维的必经之路。

如她所说,“只要不是自己觉到悟到的,别人都给不了,给了也拿不住。

只有自己觉到悟到,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自己的。”

04

35岁以后重读《天道》,重读豆豆三部曲,我才发现:人生最好的老师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自己无数次的经历。

人教人,永远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足够。

稻盛和夫说过:认知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千刀万剐。

爱而不得,得而复失,就能看透情感;经历过背叛,被割过韭菜,就能看穿人性;闯过鬼门关,跨越过生死,就明白什么都不叫事儿。

大彻大悟的人,都在痛苦的炼狱中不断挣扎。

看清文化属性的本质,认准认知思维的突围,成为强势文化的主宰,不靠别人,只靠自己。

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一起畅聊。

来源:若曦淘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