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夏天,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圆满落幕,留下了恒久的记忆。这场体育盛会不仅是全球顶尖运动员同场竞技的舞台,更是“体育+科技”融合的实践场——从精准计时到沉浸观赛,科技身影遍布赛场,让体育魅力愈发璀璨。
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这个夏天,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圆满落幕,留下了恒久的记忆。这场体育盛会不仅是全球顶尖运动员同场竞技的舞台,更是“体育+科技”融合的实践场——从精准计时到沉浸观赛,科技身影遍布赛场,让体育魅力愈发璀璨。
竞技体育的极致追求离不开科技护航。本届世运会打破的18项世界纪录背后,科技赋能清晰可见。比如此次诞生多项世界纪录的救生项目。在比赛场馆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游泳馆安装了智能游泳出发台,装上了触控板和芯片等智能计时设备,将误差缩至毫秒级,让每次突破都有迹可循。速度轮滑公路赛场,西班牙选手以9.53秒刷新尘封7年的百米“飞人”纪录,高精度测速系统让这眨眼间的冲刺被精准定格,尽显竞技纯粹魅力。
传统项目因科技更精准,新兴项目则借科技焕新生。在世运会各项比赛中,有一项“飞在空中”的航空运动——无人机竞速。这项于2022年首次进入世运会的赛事项目,巧妙地集科技速度与高难度的操控技巧为一体,被称为“空中F1”,参赛选手们佩戴飞行眼镜,操纵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的无人机,科技速度与人类操控技巧的融合,展现体育与科技碰撞的新可能。
对于观众而言,科技带来的体验升级同样明显。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在比赛场馆内,手机信号栏显示“5G-A”网络字样,给家人朋友发送现场视频丝滑流畅。这离不开5G-A(5G-Advanced)首次在全球性综合体育赛事的规模化应用,中国电信在世运会27个竞赛场馆及核心区域完成5G-A的全面深度覆盖,网络容量较传统5G提升10倍。这些技术升级不仅完美承载开闭幕式超高密度人群的通信需求,更通过AI智算融合精准分析网络负荷并实时预测,智能分配无线资源,实现频谱利用效率最大化。
赛场上留下无数精彩瞬间的同时,在线上同样也刷新了多项纪录,全球转播覆盖人次创新高,全球转播覆盖率达85%。新技术缩短了在线观众与赛场的距离,观众可以获得沉浸式观赛体验,仿佛自己就在赛场边,近距离感受比赛的紧张刺激。比如在世运会野外射箭项目转播画面上,选手射出的箭的飞行轨迹被实时描摹,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箭的速度、落点等信息,这也是世运会第一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可视化呈现。在跑酷运动中,运动员在空中跳跃的动作被轨迹追踪技术定格,让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技术动作的魅力。
赛场外,科技服务温度触手可及。30个大类的80多台机器人上演“机器人总动员”:在世运村,楼宇配送服务机器人——享递,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高温酷暑,跨楼栋、过闸机、乘电梯,只为将物品送到运动员手中。机器狗“GoGo”运送行李,防风防雨机身与50公斤负重能力,让它成为全天候“超级向导”。在比赛场馆,泳池清洁机器人在泳池里面进行日常的清洁和维护。
这些散落在世运会各个角落的科技印记,是体育与科技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体育借科技之力,让人类对自身潜能的探索有了更精准的坐标,让观众有了更精彩的体验——哪里要精准,科技就把误差缩到最小;哪里需高效,科技就把流程捋得更顺;哪里求周到,科技就把细节顾得更全。而科技也借着体育这个满是激情与活力的载体,完成了一次贴近大众的“沉浸式”亮相,传递可感可融的生活温度。
来源: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