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起亚同时联手三星SDI/LG新能源/SK On,准备抱团发展。要知道韩国顶级财阀有五个(三星/LG/现代/SK/乐天),这次联合相当于除了乐天以外,前四大财阀一致对外,相当罕见。
对企业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眼看着自己打下的江山一点点被竞争对手侵占。面对中国电池企业强悍的攻势,韩国财阀们真坐不住了。
起点锂电获悉,现代起亚同时联手三星SDI/LG新能源/SK On,准备抱团发展。要知道韩国顶级财阀有五个(三星/LG/现代/SK/乐天),这次联合相当于除了乐天以外,前四大财阀一致对外,相当罕见。
8月2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现代起亚同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就增强电车安全方面进行合作,现代起亚研发主管Yang Hee-won、三星SDI CEO崔周善、LG新能源CEO金东明、SK On CEO李锡熙在现场签署谅解备忘录。
五家公司将在研发方面深化合作,据悉在去年由于多起电车起火事故,现代起亚提议成立电池安全特别工作组,并在去年9月启动联合项目,研发磷酸铁锂电池,挑战比亚迪及其他中国品牌。
01
2020年是韩系电池厂的高光之年,当年Q1 LG化学全球市占率近三成排名第一,三星SDI和SK On也总共占据全球两成市场份额。趁热打铁,LG新能源和SK On也分别从母公司LG化学和SK创新旗下独立出来,成为新势力。
结果刚独立就遇到了市场变化,随着中国众多汽车品牌纷纷开启电动化之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扩大磷酸铁锂电池生产,韩系三巨头的市占率一路下滑,2023年之后更加明显。
2024年更是让韩系电池厂崩溃,无一盈利。去年Q4财报显示LG新能源亏损2255亿韩元;SK On 亏损3594亿韩元;三星SDI 亏损2683亿韩元,换算成人民币都在10个亿以上,亏损规模堪比国内锂材料相关企业。
这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有了明显对比,也可以侧面看出三元技术路线优势逐渐减少,而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才是未来。
但技术路线押注错误只是一方面,市场环境变化也是导致亏损的直接原因。
韩系电池厂主要发力欧美等海外市场,但是欧美市场对于电车热情远不及国内,所以再优秀的销售手段也无济于事,欧美车企只能顺应市场需求延缓电动化转型步骤,导致大量电池项目延期以及产能下滑,韩系电池厂只能认命。
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电池产业链的壮大让韩系电池厂相当不安,以前只需要面对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个对手,现在需要面对至少十个对手,渐渐地力不从心。
供应链方面,韩系电池厂在原材料环节对中国依赖程度较高,所以面对一些风吹草动就会显出脆弱。
没办法了,只能转型,今年韩系电池厂全面押注磷酸铁锂电池路线。
7月14日LG新能源联手通用Ultium Cells将田纳西州电池厂产品改为磷酸铁锂电池;7月15日SK On牵手L&F在北美市场展开转型磷酸铁锂电池行动;三星SDI也表示将在2026年实现磷酸铁锂电池量产。
韩国电池厂生产的产品多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方面布局甚少,只有LG新能源有相关规划,所以储能方面LG新能源也要与中国企业竞争,今年5月LG新能源密歇根州电池厂投产,发力储能电池。
与此同时韩国方面也在用政策来刺激电池产业发展,韩国政府近日表示即将推出45.8万亿韩元(约2349亿元人民币)支持计划,帮助电池、半导体和关键矿产等产业挺过周期性难关。
值得注意的是该计划中还专门拨款6000亿韩元用来支持材料、零件和设备领域的中小型企业,说明韩国希望能强化本土产业链,防止出现卡脖子风险。
曾几何时现代起亚也在街头常常见到,但近几年来只见旧车不见新车,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直至被边缘化。
为此现代起亚也在努力挣扎摆脱困境,从现状来看,两大品牌国内的合资厂情况有些不同,北京现代还在挣扎中,悦达起亚实现了回暖。
今年上半年悦达起亚销量12.4万辆,同比增长约13%;生产12.3万辆,同比增长约16%。这与起亚的电动化战略有密切关系,例如起亚EV5的推出,该车型设计制造较为用心,体现出了起亚转型的决心。
面对长期不振,2023年起亚推出中国新能源战略,在各个环节进行创新升级,加之油电并行计划,让悦达起亚销量开始回升,2024全年卖出24.8万辆,同比增长近50%。
现代也在努力完成电动化转型,去年宣布中长期战略,增强电车和混动车竞争力,扩大产品线、开发新系统,最新成果就是北京现代首款纯电SUV车型ELEXIO推出,并计划到2030年推出21款电动车型,覆盖各个细分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还准备发力固态电池领域,去年10月招募电池研究专家推进其研发,固态大本营就是现代京畿道Uiwang 研发中心,并同时推进磷酸铁锂、镍钴锰电池研发。
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现代起亚公布一项名为“包括铜集电体的全固态电池”的专利,申请公布号CN120432624A,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
当前,现代汽车有22个跨部门联合研究项目,其中14个涉及锂金属和固态电池,但2025年还剩4个月,固态电池能否如愿按计划完成需要观察。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