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双手淤青 再引热议!“任性用药”或是潜在原因,老年人注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09:30 2

摘要:当地时间2025年8月24日,据美国《野兽日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左手被发现出现了一处新的“淤青”。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4日,据美国《野兽日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左手被发现出现了一处新的“淤青”。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今年7月,他的右手就同样因为的“淤青”而登上过媒体头条,因此,这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图片来自于观察者网

对于这一情况,白宫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特朗普近期在工作中频繁与人握手(每日握手次数比历届总统都高),因此才出现了手部“淤青”。

这个回应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但却仍然让人心存疑问---难道频繁握手真的能导致如此明显的“淤青”吗?在这种“有点儿奇怪”的解释背后,会不会还有更值得警惕的“潜在原因”呢?

虽然,白宫方面不止一次强调,特朗普之所以会出现双手的“淤青”,主要是因为他在工作中的握手过于频繁。

但仔细想一想,这个理由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问题。

毕竟,这是一位接近80岁的美国总统,他的双手在各种正式场合里大多是被“礼貌性”地握住,而并不是在进行“力量对抗”。

单靠“握手”这一“外因”,其实很难带来如此明显的“淤青”现象。

这就不由得会让人联想到,除了“外因”以外,可能还存在着潜在的“内因”!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

那么,这个潜在的“内因”是什么呢?答案很可能就是特朗普正在长期服用的“阿司匹林”。

根据白宫在2025年4月公布的健康报告,特朗普目前正在口服得药物仅有三种:“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这两种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而第三种药物,正是广为人知的“阿司匹林”。

2025年4月 白宫公布总统健康报告

那么,阿司匹林为什么会与“淤青”扯上关系呢?这要从它的作用机制说起。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知道小剂量阿司匹林(通常是每天100毫克左右)可以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动脉血栓性心血管事件。

其原理就在于,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液中血小板的活性,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然而,凡事总有“两面性”。

血小板的功能被抑制后,尽管血栓的风险降低了,但与此同时,出血风险也相应升高了。

对于一些浅表部位的小血管来说,如果受到轻微撞击或压迫,原本能够迅速止血的过程就会变得缓慢,血液就会更容易渗出到皮下组织中,表现出来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淤青”。

也就是说,从医学角度而言,皮下频繁出现“淤青”,本就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能出现的一种典型“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白宫在回应时也并没有完全否认这一点。

除了强调握手频繁这个“外因”,他们也同时承认阿司匹林的使用,可能与特朗普手部淤青的出现存在一定关系。

毫无疑问,从医学角度来说,相比单纯的“握手解释”,阿司匹林这个“潜在内因”显然更加值得重视。

毕竟,它不仅关系到特朗普个人的健康状况,还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老年人是否真的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既然说到阿司匹林可能是导致特朗普手部淤青的“潜在内因”,那么,一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他是否真的“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

答案或许并不如很多人所以为的那样肯定!

从目前的医学指南来看,特朗普其实并不在阿司匹林的推荐使用范围之内。

对此,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STF)在2022年更新的《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推荐声明》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对于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不推荐启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用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推荐声明解读

这里,需要特别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还没有患上冠心病、脑卒中或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为了预防这些疾病而采取的措施。

但假如一个人已经发生过心梗或中风,那么,他就属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范畴,此时,阿司匹林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从当前白宫所反复强调的信息来看,特朗普无疑还没有患上任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属于典型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

而正如美国医学指南所强调的,这类人群是明确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的!

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再结合白宫在2025年4月公布的健康数据,特朗普当前不仅没有冠心病、脑卒中、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病史,更是连血压和血糖都处于正常水平且胆固醇也在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的双重作用下被控制在极低的范围以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1.3 mmol/L)。

这意味着,在他体内,就连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都得到了很好控制。在这样一个心血管“低风险”的背景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就真的是一种“过度医疗”甚至“任性用药”了……

事实上,近年来的大量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ASPREE等研究就清晰地显示:对于尚未确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很难带来实质性的心血管获益,但却会显著增加出血风险,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

换句话说,阿司匹林在这一人群身上,“利”不足以抵消“弊”。

而当我们再把这些结论放回到特朗普的身上时,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会频繁出现手部“淤青”了。

因此,尽管阿司匹林在很多人心中被视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神药”,但必须强调的是,它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长期服用的药物!

尤其是对于像特朗普这样并没有患上心血管疾病的一般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带来额外好处,反而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事实上,在我国的医学指南中,也有着与美国医学指南类似的态度!

根据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70岁及以上的中国老年人,并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所谓的“一级预防”。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换句话说,在我国,如果一个老人并没有患上冠心病、心梗、中风、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那么,同样不应该仅仅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而吃阿司匹林。

这一观点与美国的指南核心是一致的,只是细节上的年龄界限有所差异。

对于这部分老年人来说,更科学、更可靠的做法,并不是盲目依赖阿司匹林,而是去好好控制那些可以管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比如,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长期的高血压损伤血管;把血脂管理好,避免动脉斑块的出血;同时关注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此外,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及规律的运动习惯,也都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措施。

这些方法虽然看似“老生常谈”,但它们才是经过充分验证的、真正有效的“一级预防”手段。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对于那些已经确诊了冠心病、脑卒中或者明确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类人群已经不再属于“一级预防”,而是“二级预防”的范畴。

在这种情况下,阿司匹林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再次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不仅不能随意停药,还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规律地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案例其实很好地提醒了我们:盲目服药可能带来的风险,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近、更真实。

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科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并不是寄希望于一片药丸!

【参考文献】

1,阿司匹林用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推荐声明解读 《中国全科医学》 2024年4月 第27卷 第11期

2,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12月 第48卷 第12期

3,Aspirin,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ajor bleeding in older adults: extended follow-up of the ASPREE tri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5) 00, 1–13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家有好医赵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