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新品瞬间售罄,潮玩下半年还能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6 06:35 1

摘要:在部分二手平台上,星星人有整盒成交价达1350元的,溢价约3倍;单个平均价约150元,溢价约2倍;隐藏款价格高达478元,溢价更是超过6倍。

上半年,泡泡玛特引爆了资本市场对潮玩的热情。

在新品筹备的过程中,相对沉寂了一段时间。一如股价,从今年6月到8月初横盘了一段时间。

不过,随着泡泡玛特半年报披露,以及新品上市,市场对潮玩的期待再次被推高。

新品秒售罄

最近,泡泡玛特陆续上新,再次体现了其在潮玩市场的号召力。

比如新款毛绒挂件盲盒“星星人好梦气象局系列”。

该系列盲盒单个79元,整盒474元;场景手办盲盒“点亮系列”,单个79元,整盒711元。

还有MOKOKO搪胶毛绒挂件,单个售价199元。

新品上线瞬间,泡泡玛特官方小程序及各大电商平台渠道的库存在数秒内售罄。由于瞬时流量过大,一些平台甚至出现卡顿和短暂崩溃的情况。

此次上新的星星人IP备受市场追捧。由于现货一盒难求,盲盒在二手市场上价格迅速飙升。

有媒体报道,在部分二手平台上,星星人有整盒成交价达1350元的,溢价约3倍;单个平均价约150元,溢价约2倍;隐藏款价格高达478元,溢价更是超过6倍。

如今LABUBU3.0的价格持续走低,除了新品其他很难卖出高价了,有黄牛预期,“星星人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爆款IP,后期价格预计还会上涨”。

星星人是泡泡玛特2024年签约的IP,在手办、毛绒产品和乐园明星人偶角色的加持下,这一IP迅速走红。

不过情况似乎也没那么“乐观”。

不过,二手市场的热度已出现一定降温迹象——以闲鱼为例,目前星星人系列整盒未拆的转让均价为630元,仅较官方价格高出约30%,且该价格当前相对稳定。

图片来源:闲鱼

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对新品到手时间有刚需的群体,除极少数忠实用户外,主要是黄牛与网红。从接盘链条来看,网红往往成为核心接盘方——他们第一时间获取新品,可借此吸引粉丝、博取流量。类似案例可见此前YU 发售前夕,线上平台单日租赁价格一度飙升至5000元以上,而如今该平台租赁价格已回落至数百元的正常区间,反映出短期热度褪去后的市场理性回归。

最强中报,

托起4000亿泡泡玛特

如果说新品发售的情况是兴奋剂的话,前不久,泡泡玛特发布的中期业绩,则更是市场的强心针。

8月19日,泡泡玛特公布其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204.4%;股东应占溢利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实现毛利97.61亿元,同比增加234.4%;毛利率为70.3%,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旗下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五大IP实现营收破10亿元,13个IP营收破亿元。其中,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营收48.14亿元,同比增长668%,占总营收的34.7%。2024年年报中,THE MONSTERS实现收入30.41亿元,占比为23.3%。

随着全渠道高质量发展以及IP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公司会员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6月30日,泡泡玛特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总数从年初的4608万人增长至5912万人,新增注册会员1304万人。2025年上半年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1.2%,会员复购率为50.8%。

业绩发布会上,创始人王宁表示,集团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今年是希望能够做到200亿元(营收),但是感觉今年应该300亿元也很轻松。”

此外,王宁表示,今年LABUBU新品相对比较克制,没有过度消耗这个IP,现有需求很大,未来会有很大的价值。其透露,迷你版LABUBU即将发布,相信会成为超级爆款。

正是这样一份亮眼的中报,带着泡泡玛特的股价突破300元/股大关,一脚迈入4000亿俱乐部,跻身港股市值前40的公司。

谁是下一个泡泡玛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24)》预计,到2026年,我国潮玩产业总价值将攀升至1101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市场上各类企业,都希望在潮玩领域复制泡泡玛特的成功,其中尤以名创优品最受关注。名创优品孵化了潮玩品牌TOP TOY,近期完成了由全球投资公司淡马锡领投的一轮战略融资,交易后估值约为100亿港元。

今年上半年名创优品实现营业收入93.93亿元,同比增长21.1%。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上半年营收7.42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收4亿元,同比增长87%。

今年上半年,名创优品在TOP TOY品牌下提供了超过1.10万个SKU,涵盖手办、3D积木、搪胶毛绒和其他潮流玩具等主要潮流玩具品类。TOP TOY实现GMV(商品交易总额)10.48亿元,门店总数从上年末的276家增至293家。

上半年门店GMV为7.95亿元,同比增超52%,而交易总量增加了53%。产品平均售价从上年同期的58.8元降至56.1元,降幅约4.6%,平均客单价也从111.2元降至109.8元,降幅约1.3%。

不过相比泡泡玛特,TOP TOY的短板也很明显,缺乏爆款IP,庞杂的SKU使得TOP TOY的业态更接近

除了TOP TOY,A股华立科技、广博股份、实丰文化等,也都从卡游、文具、玩具等角度切入潮流玩具,试图分食潮玩这块大蛋糕,

结语

当前,LABUBU 3.0 系列的二手市场价格已出现显著回落。不过,若仅以单一 IP 的二手价格波动,来评判泡泡玛特整体 IP 矩阵的生命力,显然有失公允——这一维度既无法覆盖 IP 运营的全链路价值,也忽略了潮玩行业的核心发展逻辑。

从潮玩品类的本质来看,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潮” 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属性,而非 “玩” 对应的功能属性。这意味着,泡泡玛特的产品定位本就并非高端玩具,更不属于玩具领域的奢侈品范畴。若某类产品二手价格长期处于高位,不仅会抬高新用户的入门门槛,更可能削弱核心用户的复购意愿,最终对用户忠诚度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财报数据中暗藏着一组极具探讨价值的对比:截至上半年,泡泡玛特的固定资产(含厂房、设备等)约为9.4亿元,无形资产约为2.1亿元,两类资产合计11.5亿元,却支撑起了其上半年超百亿元的营收体量,更撑起了市场给予的4000亿元估值。这种 “轻资产撬动高营收、高估值” 的格局,也让市场对泡泡玛特的估值逻辑产生了新的思考:在传统制造业 “资产 - 营收” 对应关系之外,IP 价值、用户生态、品牌溢价究竟该如何量化定价?

出海业务则成为市场对泡泡玛特的另一大核心期许。上半年数据显示,其国内营收同比增长超130%,保持高增长态势;而海外营收增速更为迅猛,同比增幅超430%,在东南亚、欧美等市场的门店扩张与线上渗透成效显著。这一表现不仅验证了潮玩品类的跨文化适配性,也为泡泡玛特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

不过,当前市场对泡泡玛特的分歧仍集中在行业天花板上:全球潮玩市场的真实规模究竟有多大?不同区域市场的渗透率能提升至何种水平?这些问题的答案,既决定着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也直接影响着泡泡玛特的估值天花板——而下半年的业绩表现,或将成为解答这些疑问的关键依据。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财经早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