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V | 时代浪潮下的追梦“新农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17:37 2

摘要:2022年7月,一条21秒的短视频让丁习功火遍全网。视频中,这位操着云南楚雄口音的男生站在实验田里,边挖地边“一本正经”地喊话:“欢迎报考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都挖地!”幽默反差的表达、真实质朴的画风,瞬间引发139万网友点赞,被众多媒体转载。这场

人物名片

丁习功,网络ID:农大丁同学,云南农业大学学生。

2022年7月,一条21秒的短视频让丁习功火遍全网。视频中,这位操着云南楚雄口音的男生站在实验田里,边挖地边“一本正经”地喊话:“欢迎报考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都挖地!”幽默反差的表达、真实质朴的画风,瞬间引发139万网友点赞,被众多媒体转载。这场“反向宣传”意外让云南农业大学“出圈”,内蒙古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纷纷涌入其评论区“蹭热度”,掀起一场农学高校的欢乐互动。

丁习功的走红并非偶然。他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打破公众对农学的刻板印象,用自嘲与真诚展现新时代农学生的风采。他的视频没有华丽滤镜,却让更多人看到农学实践的趣味与价值,甚至激发了不少网友对农业专业的兴趣。正如他所言:“希望用轻松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农业、爱上农业。”这位“农大丁同学”的故事,或许正预示着:真诚与创新永远是最动人的“流量密码”。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农业领域的今天,短视频与直播已成为推动农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它们以“内容+场景+服务”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地域限制,重构了农业产品的信任体系与营销逻辑。在这场变革中,这位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农学生——丁习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实践,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农人”筑梦者。

农家少年

初心萌芽,逐梦农业

丁习功,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学生,一个地地道道的云南楚雄州南华县农家子弟。他的家乡以种植草药为主,但因缺乏系统的专业支持,村民的投入往往没有达到理想的收入。这样的成长背景,让丁习功从小就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深深的渴望。

“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父母和乡亲们辛勤劳作,但收入却并不理想。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能通过学习农业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那该多好啊。”丁习功回忆道。这份朴素的愿望,成了他后来选择农学专业、投身农业宣传的初心。

2021年,丁习功如愿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开始了他的农学生涯。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接触到了新媒体这一新兴领域。“最早接触媒体其实挺早的,但真正开始做短视频,还是受了几位同学的影响。”丁习功说。刚入学时,他看到一些同学在拍摄关于农学的内容,那些有趣且贴近生活的视频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也拿起手机,开始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身边的农业故事。

转换角度

从生活趣事到农业科普

“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通过这个为农业做点什么,只是图个开心。”丁习功坦言。那时的他,只是单纯地想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让更多人看到农大的多彩生活和农业的魅力。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拍摄的一段翻地干活的视频突然火了,流量暴增。这让他意识到,新媒体或许能成为宣传农业、帮助农民的一个新渠道。

2022年夏天,一条宣传学校的“挖地”视频,让丁习功强势出圈。视频中,他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为母校代言:“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都挖地!”不远处,他的同学正开着一辆拖拉机忙着耕地。这一画面不仅吸引了不少学子报考云南农业大学,也让许多普通人开始关注农业、农村和年轻一代“新农人”。

随着视频的走红,丁习功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内容方向,从单纯的生活分享转向更有意义的农业传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农业、关注农村、认识新农人。“我觉得短视频在农业推广中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一些人了解这个产业、了解这个产品、了解这个地方、了解这些风景。”丁习功说。在他的视频中,不仅有有趣的农业日常,还有实用的农技知识科普,比如种养花的小技巧、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等。这些内容既接地气又实用,深受网友喜爱。

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在农业宣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丁习功通过短视频平台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回答他们关于农业知识、种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还使得农业知识传播更加生动有趣。

“有一次,一位农民在后台私信我,说他的水稻得了病,不知道该怎么办。”丁习功回忆道,“我收集了他的问题后,转达给学校里的专家团队,再把他们的解答反馈给这位农民。最终,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新媒体的力量和自己的价值所在。”

直播带货

助农兴农的新尝试

随着短视频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丁习功开始尝试将新媒体与电商相结合,开辟直播带货的新赛道。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加他们的收入。

“我们选择直播带货的产品都是基于一定的标准。”丁习功介绍,“首先,产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在这个地方拿得出手;其次,口感等各方面都要不错。我们不愿意为了卖货而去卖货,更不愿意去打价格战。”

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丁习功和他的团队直接与农户合作,由团队中的资深采购负责选品。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亲自考察产品的生长环境和品质情况,确保每一款上架的产品都能让消费者满意。

除了销售农产品外,丁习功还利用直播平台为家乡的文旅事业奔走宣传。他去过“菌子美食节”“火把节”等现场进行直播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云南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家乡的知名度,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入。

砥砺前行

为农发声,贡献青春力量

在数字化传播的过程中,丁习功也深刻感受到了人才短缺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带来的挑战。他认为,真正的农资行业人才是推动农业从1.0到2.0到3.0持续向上发展的关键力量。然而,目前这一领域的人才却非常匮乏。

“农业讲究因地制宜,如果科普内容不准确,可能会误导一些人。而且农业中的术语和词汇需要比较专业地呈现出来,不能大致概括。这就要求从事农资行业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丁习功担忧地说。

为了吸引更多人从事农业行业,丁习功表示:“首先,需要提高农资行业人才的待遇,完善并优化扶持政策;其次,国家政策的引导也非常重要;最后,还需要完善农资行业或农机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案例的展示,能够呼吁社会更加关注农业数字化人才的培育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农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丁习功坚定地说。

回顾自己的新媒体之路,丁习功感慨万千。从最初的生活后来的农业传播,再到现在的直播带货和品牌建设,他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他用自己的镜头和声音,记录了农业的变迁和发展,也传递了新农人的梦想与担当。

“我只是一个研究种地的小青年。但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农业做点什么。无论是通过短视频还是直播带货,我都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农业、关注农村、认识新农人。”丁习功谦虚地说。

“最近在备战考研,希望能够进一步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丁习功告诉记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秉持初心和使命,在新媒体的浪潮中勇立潮头、砥砺前行。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泥,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农人”之路。在这条路上,他将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编制 | 席兴权

审校 | 童 玲

监制 | 陆 璐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