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的大米、废纸等都变成了手工画,小小宣传员助力环保实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5 17:40 2

摘要:夏日炎炎,蝉鸣阵阵,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暑期实践营”在嘉兴桐乡市语溪社区热闹开营。一群佩戴“垃圾分类宣传员”红袖章的小志愿者,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居民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环保课,让垃圾分类理念在寓教于乐中深入人心。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徐展鸿

夏日炎炎,蝉鸣阵阵,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暑期实践营”在嘉兴桐乡市语溪社区热闹开营。一群佩戴“垃圾分类宣传员”红袖章的小志愿者,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居民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环保课,让垃圾分类理念在寓教于乐中深入人心。

知识问答强认知,分类要点记心间

活动伊始,精心设计的知识问答环节迅速点燃了现场气氛。由三年级学生担任的“小考官”们,根据提前准备的垃圾分类题库向居民们提问。“请问,用过的卫生纸属于什么垃圾呀?”张阿姨抢先回答道:“是其他垃圾!因为它被污染啦!”

回答正确的居民可获得垃圾分类主题纸巾一盒,孩子们在互动中化身“环保小老师”,与居民共同探讨分类知识,一个个接地气的问题,一声声清晰的解答,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记住了分类要点。

巧手妙思再利用,垃圾焕发新生命

手工制作环节同样热闹非凡,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们巧妙利用发霉的大米、单面打印的废纸等物品,进行创意加工。

经过他们的巧手,这些原本被丢弃的物品“华丽变身”,成为一幅幅精美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工画。

小宣传员们通过作品向居民传递理念:许多物品并非真正的“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孩子们一边制作,一边分享心得,强调在丢弃物品前思考其再利用的可能性,也是践行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

分类驿站来实践,巩固知识更扎实

活动的实践环节正值垃圾投放时段,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大家移步至小区垃圾分类驿站,孩子们在驿站旁当起了“小小指导员”,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面对居民提出的分类困惑,小宣传员们指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详细讲解分类要求:投递易腐垃圾时要把装垃圾的塑料袋扔入其他垃圾桶,被污染的纸张不再是可回收物。不少居民在孩子们的指导下,当场就将手中的垃圾进行了正确分类投放。

这个暑假,语溪社区的“垃圾分类小宣传员”们通过知识问答、创意手工、实地指导等系列实践活动,将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体验,他们以实际行动传递环保理念,带动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接下来,语溪社区将持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创新分类宣教模式,全力打造绿色环保、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