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一针的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能让患者恢复到什么程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17:10 2

摘要:2型糖尿病,说白了就是身体里的“糖”用不出去,结果越积越多,让血里的糖越来越高。正常人吃饭后,胰岛素会像个“搬运工”,把血液里的糖搬进细胞里,给身体提供能量。但2型糖尿病的人,要么这个“搬运工”干活不给力,要么干脆搬运工不够用了。

动辄四万元一针的干细胞治疗,不少糖尿病患者听说过,却不知道到底值不值得花这个钱。

2型糖尿病,说白了就是身体里的“糖”用不出去,结果越积越多,让血里的糖越来越高。正常人吃饭后,胰岛素会像个“搬运工”,把血液里的糖搬进细胞里,给身体提供能量。但2型糖尿病的人,要么这个“搬运工”干活不给力,要么干脆搬运工不够用了。

刚开始时,身体还能凑合着扛一扛,多分泌点胰岛素补救。但时间一长,胰岛里的“工人”(胰岛β细胞)累坏了,连补救的力气也没了,血糖就像脱缰的野马,越来越难控制。

很多人刚确诊时没啥感觉,直到有天突然口干、尿多、体重掉得快,再一查血糖,才知道自己早就病了。

干细胞就像是“万能零件”,它能变身成身体里各种不同的细胞。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这些干细胞“引导”得当,它们就能变成新的胰岛β细胞,接着开始分泌胰岛素,帮身体重新调控血糖。

听起来很美,但实际操作并不简单。就像修车,不是有个零件就能搞定,还得看装得上装不上,能不能正常工作,修完是不是能跑得起来。

现在的干细胞治疗,大多是从脐带、骨髓或脂肪组织里提取干细胞,再经过特殊处理后,注射回患者体内。这些细胞一旦进入血液,就有可能跑到胰腺、肝脏等地方,去“补位”工作。

可问题也来了,这些新来的“工人”到底能不能干活?干多久?会不会被身体“排挤”?这就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难题。

根据2022年《中华糖尿病杂志》的临床研究,有一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的实验,给一组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了间充质干细胞。三个月后,这些人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2.1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也降了1.4%。

听起来不错,但得注意,这些人原来血糖控制就不太好,是那种吃药也控制不了的。而且这个效果,大多数人只维持了半年左右,之后有没有继续改善,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还有一项在南京鼓楼医院的研究,把干细胞注射进门静脉,想让它更快进入胰岛。结果显示,一部分患者胰岛素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但也有不少人没啥明显变化。

这说明干细胞治疗不是“百试百灵”,而是“因人而异”。

目前市面上的干细胞治疗,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那种号称“进口技术、全程无副作用”的,一针要价四万元的很多。

这种治疗并不在国家医保范围内,也不是标准治疗方案。原因很简单:安全性和长期效果还没确定。国家药监局对干细胞治疗的审批非常严格,只有极少数项目获得临床试验资格。

大多数干细胞治疗并不止打一针。不少诊所建议连续打3-5针,还说“打得越多效果越好”。这样算下来,费用就可能超过十万元,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不小。

有些患者打完后觉得精神好多了,饭后血糖也不再蹭蹭往上涨,甚至晚上睡觉时不再频繁起夜。但也有人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得照常吃药、打针。

就算起作用,也不能保证就能彻底停药。因为干细胞只是“临时工”,能不能长期留下来干活,得看身体接不接受。还有研究发现,半年后不少人的血糖又慢慢回升了。

即便接受了干细胞治疗,医生也会建议继续服用二甲双胍或者胰岛素等药物,不能一口气全停。

当然能。其实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掌握住几个关键点,血糖是完全可以压住的。

每天的饮食就是第一关。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吃糖就行了,其实白米饭、馒头、红薯、玉米这些看起来“健康”的食物,吃多了照样让血糖飙高。反而是苦瓜、洋葱、黄豆、紫薯、卷心菜这些食物,升糖慢,还能帮助胰岛“减轻负担”。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生活细节:晚饭吃太晚。研究发现,晚上8点以后吃晚饭的人,血糖在夜里不容易降下来,第二天空腹血糖也会更高。晚饭尽量安排在6点左右,主食控制在拳头大小,肉菜比主食多,血糖就容易稳住。

动一动比吃药还重要。不是非要去健身房,哪怕每天饭后绕着小区走上20分钟,血糖就能降得更平稳。特别是小腿肌肉动起来,就像打开了“糖的仓库门”,能把血里的糖运进肌肉里用掉。

科学家们没停下脚步,现在全球有几十个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在进行。有的用的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有的尝试把干细胞做成“人造胰岛”,再移植进体内。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实验室里培养出了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移植进小鼠体内后,小鼠的血糖三天内恢复正常,并维持了6个月。但这离真正用于人类,还有一段距离。

有医生形容干细胞治疗像是“点灯的火柴”,能不能变成照亮黑夜的灯泡,还得看后续的研发和临床效果。

不管有没有打干细胞针,每个糖尿病人都离不开三个关键:吃得合适、动得够多、药不能停。

不要轻信那些“包治百病”的宣传,尤其是来路不明的机构。如果真想尝试干细胞治疗,建议去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咨询,看看有没有正规临床试验可以报名参加。

糖尿病虽然难搞,但它不是绝症。血糖控制住了,生活照样能过得有滋有味。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师傅,靠着每天三餐吃七分饱、早晚慢走半小时,几十年血糖稳稳当当,连药都能减量。

干细胞可能是未来的“救兵”,但现在,还靠不住。真正能帮上忙的,是每天的细水长流。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高瑞华,黄峥,吴丽娜,等.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2):83-87.

[2]朱晓红,李娜,张建新,等.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6):478-482.

[3]王利,徐波,刘静,等.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8(9):1452-1458.

来源:纵横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